不過張讓等人卻是暫時壓下了,他們對皇帝說:“陛下,劉備雖是忠直之臣,然自恃名聲才智,桀驁難馴。不如暫且壓一壓,磨一磨他的耐性。”
皇帝一聽,立馬就說:“好的。”
皇帝對張讓等有多信任呢?當初皇帝造了個萬金堂,把自己賺的錢都放在裡面。然後在自己老家買田宅,蓋殿觀。皇帝這一枝,混得不好。他的堂叔堂侄都是王爵,只有他這一支是侯爵。小時候又窮怕了,等到做了皇帝,才發現,皇帝原來可以這樣做。於是經常嘆先帝沒用,不知道賺錢。皇帝賺了錢,把錢交給張讓等人保管,常常在內廷說:“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
張讓趙忠等得皇帝如此寵愛,那還有什麼畏懼的,只覺得皇帝老大,他們老二,於是橫行無忌,無所憚畏。在京師強買強賣,兼併田地宅院,然後用皇帝的錢來蓋了許多宅第,跟皇帝所居的宮室豪華程度差不多。當時皇帝喜歡在永安宮登高望遠,抒發情懷。張讓等人就慌了,生怕皇帝看到他們的房子違制,於是就和皇帝說:“天子不當登高,登高則百姓虛散。”皇帝竟然也信了,從此之後不敢復升臺榭。
如此種種之事甚眾。可以說皇帝基本上是對中常侍言聽計從。張讓等人說壓一壓,他就馬上壓一壓。完全不顧涼州那邊水深火熱,民怨沸騰。
張讓他們說要壓一壓,其實是在糾結,劉備這麼能打,要是讓他去了涼州,再立新功,到時怎麼辦?自己這豈不是在替自己培養敵人?那不傻了麼?
最後還是趙忠道:“劉備再精通軍事,又如何比得過皇甫義真?皇甫義真乃宿年老將,歷代將種。劉備論資望,經驗,皆不及皇甫義真。皇甫義真都不能勝涼州叛軍,劉備去了又能有甚作為?即如此,我等又有甚好怕的?”
張讓一聽,對啊,很有道理,咱家怎麼沒想到?於是便同意趙忠此論。算了,還是讓劉備去涼州折騰吧,兵兇戰險,羌人蠻橫,搞不好劉備就會死在前線了。張讓心中暢快的想著,然後邁著輕快的腳步,來見皇帝,讓皇帝下詔,著劉備領軍入涼。
皇帝見張讓態度轉變得如此之快,一會這樣一會那樣,不禁疑道:“卿不是說磨一磨劉備耐性麼,怎麼又變卦了?”
張讓拜道:“陛下,老奴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涼州軍情緊急,讓劉備領兵速救涼州才是上策。且劉備乃一軍之主,不可消磨其身上之銳氣,于軍事不利。於國家不利。”
皇帝感動得不知如何是好,真是朕的好愛卿啊,一心一意,專為朕及朕的天下著想。於是傳命,封賞張讓黃金百斤,絹五百匹。
這邊劉備得了詔書,於是召集眾將,盡起大軍,一路往涼州而去。
卻說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在三輔,擊破北宮伯玉,然後與之相持數月。使其不敢有侵園陵。正欲籌劃方略,逼叛軍退回涼州。卻來了天子使者,罷免其職,解回涼師。
卻原來皇甫嵩去年討伐張角,途經鄴城時。發現趙忠老家的宅子違制超建了,於是向皇帝上疏舉報。結果皇帝讓人一查,發現是真的便把趙忠的宅子給沒收了。又因為皇甫嵩大破張角,所獲錢財無數,他解遞了大部分給朝廷,其餘的都當作軍費賞錢給麾下將士了。張讓看著眼紅,以為皇甫嵩大發其財,自己不知道藏了多少呢。於是私下向皇甫嵩討要五千萬錢。皇甫嵩哪裡有?交不出來,於是張讓便懷恨在心。
只不過當時正是國家動盪,朝廷用人之際,便忍了下來。忍到如今,見劉備盡起大軍去了涼州,那麼,皇甫嵩就可以收拾了。
於是張讓聯合趙忠,奏皇甫嵩久戰無功,徒耗國家錢財。如今劉備去了涼州,其人軍事材幹不弱於皇甫嵩,可以罷皇甫嵩這一枝軍了。
於是皇帝召還皇甫嵩,奪其左車騎將軍印綬,初,皇甫嵩因平定黃巾之功,封槐裡侯,食邑八千戶。因此番無戰功,又奪其食邑六千戶,改封都鄉侯,食邑二千戶。
要是劉備知道自己成了張讓等人手中用來打擊皇甫嵩的棋子,不知道他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