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 (2 / 2)

一時之間,中原震動,以為是又一波黃巾之亂,正人心惶惶之際,張燕突然遣使至京中乞降。皇帝正愁要調哪路人馬去剿匪呢,聞報大喜,於是拜張燕為平難中郎將,其餘諸頭領各有封賞,又使張燕專門負責河北諸山谷事,每年還可以舉孝廉,可派計吏向朝廷彙報。

於是,張燕搖身一變,成了朝廷的平難中郎將,把黑山賊,變成了黑山軍。

劉備在洞庭,閒來無事,便與簡雍等泛舟,嘯傲湖中。他之前也曾命麾下遍訪荊州,以求名士隱者,可惜一個也沒見著。

因為這個時候還沒有後面幾年亂,所以他記憶中的徐庶、司馬徽等名士,都還沒有避難荊州,而諸葛亮這可憐孩子,才幾歲,剛死了孃親,跟著老爹在泰山,還遠遠沒到他出山的時候。襄陽龐德公一家子,因為襄陽曾被黃巾佔據,也不知道躲到哪裡避難去了。於是劉備很鬱悶的發現,史載劉表來荊州後,大把名士皆奔荊州安身的這種狀況,他根本就遇不上。

劉表雖然是名士,八俊之一,可我的名聲也絲毫不弱於他好不好?劉備暗暗吐槽。

其實劉備還準備開經立學,以求賢才來著,可是他目前乃鎮守一方手握重兵的將領,立學校、興教育都是郡縣守令該乾的活,他要也插一手,估計彈劾他的奏章只怕就要雪片般的飛向京師了。劉備也估計京師中有人正等著揪他的把柄,是以低調本份得不得了。郡縣之事,除非與軍事有關,否則一概不過問。

有時候劉備就想,還不如當個太守呢,最起碼一郡之地,都自己說了算。可又捨不得手中這枝軍隊,好不容易血火中鍛鍊得有模有樣了,解散之後再召集起來就難了。再者,他也上疏給朝廷了,說仗打完了,是不是該給咱一個說法了。咱這支軍隊是就地解散,還是繼續在荊州待著啊?不知道是朝廷太忙還是沒好位置安排給劉備,竟然一直沒給回覆。就把劉備給扔荊州不管不顧了。劉備本來還想再繼續上疏,這軍費開銷太大負擔不起啊。不過後來聽說董卓這個傢伙解職歸田回老家了都養著部曲呢,孫堅也把淮泗好漢帶在身邊,袁紹、袁術兄弟倆如今出仕都是就任武職……看來都不是笨蛋啊。於是解散部隊的迫切心思也就十成去了九成。就先這樣待著吧。

只有曹操,如今還殫精竭慮的為大漢的事業添磚加瓦,傾盡心血。他任濟南國相,一到任,便發現國中貪官汙吏橫行,無法無天。而這些人多依俯權貴,之前歷任國相皆不敢管。老曹是誰?初出茅廬就一頓殺威棒把閹宦的親叔都打死了的人物,豈怕你區區汙吏?於是甫一上任,就大力整飭,等考查確實之下,便上書朝廷,濟南十城縣令,被他奏免了八個,其他小魚小蝦不計其數。

那些貪官汙吏嚇壞了。大漢官場是這樣子的,你當官,當得好,升遷。當得不好,免職。免職之前,先去京師走一趟,十有八九就要坐牢。比如涼州刺史左昌,因盜軍費而被論罪,他的繼任扶風人宋梟,是個書呆子。到了涼州,一看,好傢伙,這麼多叛賊,肯定是不讀書的原因。於是和涼州長吏們商討,說:“涼州寡於學術,故屢致反叛。今欲多寫《孝經》,令家家習之,庶或使人知義。”

眾吏愕然,不知如何相對。還好蓋勳機靈,勸諫道:“……今不急靜難之術,遽為非常之事,既足結怨一州,又當取笑朝廷,勳不知其可也。”

宋梟被蓋勳一駁,覺得沒面子,於是死活就要這樣幹,還奏請朝廷。結果朝廷一看,火冒三丈,讓你去涼州平叛,你去那裡讓州人寫《孝經》,你這逗誰呢?於是詔書一封至涼州,大罵一頓,然後以虛慢的罪行徵往京師聽候處置。

這還算不上怠政,只能說有點冒傻氣,就被徵還京師了。曹操以貪腐之名奏免各城守令,這要一落實,搞不好就要牢底坐穿,於是貪官汙吏大懼,算了,收拾收拾細軟,逃命去吧。這官誰愛做誰做,反正老子不做了,再說了,之前這些年也撈得夠了。這些人紛紛棄官出逃。曹操一伸手,便讓濟南抖三抖,史載濟南從此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曹操初為二千石高官,把一國治理得井井有條,不禁也有些自得,於是寫信給劉備,問他說,玄德,你覺得我幹得怎麼樣啊?

劉備把曹操的書信看了又看,曹操在信中,把他的所作所為,事無鉅細,一一分說。他在濟南,除了剷除貪官汙吏,還禁止奢侈之風。又毀絕淫祀。濟南國人喜歡建廟奉神,不管是哪路神仙,都要立個廟,拜一拜,然後每次廟會都搞得非常奢侈浪費。風氣如此,結果一年要搞上百場祭拜廟會,搞這些廟會的幕後組織都賺錢了,而那些百姓卻越來越窮。於是曹操便把什麼亂七八糟的神、仙、鬼之廟,全部搗毀,只餘國家明令允許祭拜的神仙廟宇。比如東皇太一大帝,比如社稷神之類的……

然後又在濟南建學校,興教育……不得不說,曹操能力確實很強,幹得有聲有色。不過,正所謂槍打出頭鳥,劉備就記得,曹操應該在不久後,就被人給陰了。

於是劉備就在回信中鄭重告訴曹操,注意團結,要和諧,要求同存異,要拉攏盟友,不要孤軍奮鬥,否則你這得罪太多人……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