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皇劉備> 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 (1 / 2)

秋八月,皇甫嵩與朱儁,於東郡與卜己戰。卜己兵敗,率殘部逃竄至倉亭,覆被皇甫嵩等大破之,斬首七千餘級,生擒卜己,餘眾皆降。

黃河此時還未改道,卜己逃竄已近河邊,若再多一些時刻,便可渡河自東武陽至冀州,往奔張角。可惜功敗垂成。

卻說董卓,受了詔命。乃聚麾下道:“早用我,冀州早平,張角早授首爾。”眾皆稱是。一時馬屁如潮。

於是董卓便得意洋洋,引了本部,星夜自幷州入冀。到了漢軍大營,自恃武力,待北軍諸將士甚慢。宗員與眾校見過董卓後出營怒道:“董仲穎甚無禮,又傲慢過人,輕視黃巾,哼,那張角豈是好對付的?既如此,某等便坐觀其敗可也。”眾校默然。於是幷州軍與北軍五校之隙自此始。

董卓觀察軍勢,見盧植所遺壘圍溝渠,便笑道:“盧子幹不過如此也。凡兩軍相爭,各憑武力廝殺而定勝負。豈可造牆壘而圍之?果如左豐所言以待天誅也。”於是心甚輕之,便著人將圍壘盡拆,溝渠填平。

然後謂眾將道:“待來日,邀張角戰,我等立功建業,便在此處!”

宗員等冷眼旁邊,心道,蠢貨習過兵法沒?也不知如何讓這等人得享勇武知兵之名。

這卻是兩人經歷不同所決定的。董卓久在邊地,異族之人,甚少計謀,只服勇者,說白了誰的拳頭大就聽誰的。在邊地,也沒什麼守城攻城這一套。茫茫草原戈壁,兩軍遇見了,擺開陣勢就打。所以董卓向來不喜歡用計,他只崇尚進攻進攻再進攻。是以董卓雖然性格殘暴,卻也有著耿直簡單的一面。

張角於城頭之上,看見城下漢軍拆牆填溝,一時間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漢軍要幹什麼?先建再拆,是鍛鍊身體?還是想誘他出城?到後來,漢軍營中盧字大旗落下,升起斗大的董字將旗之時,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換了主將了。於是張角大喜,在他看來,盧植可難對付得很,剛來的這個傢伙,不管是董什麼,但一看他之所為,便知必定是個不認同盧植所施方略的人。這樣一來,應該好對付多了。

這一日,董卓引軍,於城外搦戰,張角傾巢而出,董卓輕敵,被張角大破於廣宗城下。董卓引兵退守十餘里。不敢再戰。

張角勝了一場,大喜過望。他被盧植圍困廣宗而不得出。廣宗城小糧少而黃巾甚眾,雖有錢帛無數,卻買不到糧草。今董卓一退,張角便可出城收集糧草了。

數日後,董卓見張角之兵四門而出購糧,便躡伏於後,想搶其糧草。卻不料被張角伏兵齊出,又大敗之。原來張角每出城二隊,必留一隊於城外,以為伏兵,董卓不知,因此中計。董卓連敗兩場,卻把怒火發洩在北軍將士身上,在他看來,若不是這群王八蛋出工不出力,他豈能連敗兩場,顏面大失?雖然不敢對北軍如何,但以董卓的性格,謾罵是少不了的。宗員等聽了,越發不喜。

劉備在南陽,與新任南陽太守秦頡,荊州刺史徐謬等宴飲至中途。忽聞報張飛遣使而來,便匆匆告罪而出。到了營中,方知盧植被皇帝檻車徵至洛陽下獄問罪。劉備知道史上這一段過節以及後續事態的發展。於是便奏書一封到朝堂,為自己岳父求情。

盧植檻車到了洛陽,天使暗中布謠,言劉備為救盧植,必然會攻擊宦官誣告而為盧植脫罪。一時間議論紛紛。皇帝聽了,心中不快,想道,劉玄德你若為了相救盧植而妄議朕之家奴,哼哼……

劉備奏書到了朝堂,諸臣一看,臉色各異,皇帝訝道:“何事如此驚訝?且呈上來。”小黃門把奏書呈上,劉宏一看,哦,劉備的。這劉玄德以前所未有的溫和語氣說道:“……臣備言,兵家之事,變幻莫測,孰是孰非,臣不敢妄議。然盧中郎行事,必有其意。望聖上開恩,允其自辨。且朝廷已派董仲穎前往廣宗。若其勝,則可論盧中郎固壘息軍消極怠戰之罪;若董仲穎軍敗,則盧中郎固守無罪也……”

這劉備說得很有道理啊,皇帝想了想,心道。而且,難得他相隔如此之遠,說出這麼一番通情達理的道理來。他不追究盧植是否受到誣告,而是轉移矛盾,巧妙的把事情的焦點轉移到兵事上來。

兵家之事,你說你有理,我說我有理,根本就是無從評判。而劉備卻更是提出一個量罪的標準。要是董卓去打張角,敗了,證明之前盧植的方略無錯。他可以無罪釋放了。要是董卓打贏了,那盧中郎隨朝廷處置,我劉備半個字也不說一個了。這看起來是合情合理,皇帝也能接受。只是未免對盧植有些不公平。遠在冀州的兩軍相戰,勝負之事,只有天知道,現在又有誰能夠知曉呢?可是劉備似乎格外自信?

從皇帝到大臣,都對劉備的胸有成竹非常好奇。劉備純孝之人,若非極有把握,豈會如此行事不顧盧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