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夫人姓張,小名“穿針兒”。
自從娶了穿針兒,寇家事事順遂,種田又收,放帳又起,買著的有利,做著的賺錢,很快便賺出萬貫家財。
這裡就有人問了,種田,經商,這都是正當活計,怎的還有放帳?
嘿嘿!
還真就有放賬,而且這並不是老吳胡亂編排,歷史上卻有和尚做這行當。
放賬的和尚,可以追溯到唐朝,並且間接促進了銀行業的發展。
很多人都說宋朝商業發達,宋朝的商業確實很發達,卻不知唐朝時期,和尚為了放賬收賬,已經有完善產業鏈。
歷史著名的唐武宗滅佛,便有這方面的原因,和尚真的是又有錢又有人!
上個世界,即便是那些修行有道的佛寺,或多或少也有這些事情。
只不過隨著呂雲澄崛起,又藉助普渡慈航提前推動滅佛,清除了大批的蠅營狗苟,歷經數十年才明正視聽。
閒話休提,話說這穿針兒聽聞寇員外大排宴宴要齋僧,詢問侍女:“是哪裡來的高僧,怎的這般禮敬?”
侍女道:“據說是從東土大明來的和尚,奶奶,東土大明是哪裡?”
穿針兒道:“你們幾個沒見識,那東土大明,距離這裡十萬餘里,乃是天朝上國,既然是天朝高僧,必然有神異之處,更衣,我也去看看。”
“奶奶,只有一位比較俊俏,餘下三個醜陋不堪,看不得看不得!”
“你個油滑的丫頭,形容醜陋,古怪清奇,必是天人下界,說不得便有什麼大本事,怎的會看不得?”
“還是奶奶有見識。”
“哼!好好學著點吧!”
穿針兒換好衣服,去經堂看玄奘師徒,發現果然是一俊三醜,俊的一看便是神僧,醜的讓人心神驚懼。
她倒也不怯場,清了清嗓子,主動上前行了一禮,問道:“四位菩薩既是同路而來,怎的不併坐?”
豬八戒道:“他是師父,我們是徒弟,徒弟怎能與師父平起平坐?”
“原來如此,善哉善哉。”
此後五七日,寇員外對於玄奘多有禮敬,還找來本地二十四位高僧,與玄奘討論佛法,甚至舉辦了法會。
玄奘怎會懼怕這個。
當初在金平府,一對五千,玄奘也是大獲全勝,二十四位算得了什麼?
更別說金平府距離這裡不算遠,當初的事情傳過來一些。
這二十四位高僧中,恰有一個仰慕論佛法會名號,特意趕過去論佛,認得玄奘,對於玄奘加大力氣宣揚。
數日相處,玄奘已然明白,寇員外齋僧並非純純本心,頗有交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