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兵為天下除暴亂,亂者即諸侯、盜賊,暴者即惡吏、劣豪。
所護者乃良善之家、正直之士、忠厚之民。
若豪族能善待百姓,我舉手相迎。
若豪族苛待百姓,則主動與我為敵,自當誅之。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自桓靈以來,民亦勞止,汔可小康?
我欲救民於水火,申大義於天下,再現三代之治,清平之世。
然自知前途多艱,荊棘叢生,諸君願從我遊乎?”
劉備娓娓而談,話語平實,但發於肺腑,飽含深情,令人動容。
且劉備並不是一竿子將豪強全部打倒,而是重點打擊為富不仁、所為不法的豪強,這就可以分而治之。
如果全天下豪強一起反對劉備,劉備必然失敗。
但若只是一郡豪強反對,就算聚起數千兵,也可輕鬆剿滅。
賈詡等九人皆離席拜倒,感動道:“願為主公效死!”
先從源頭上統一了思想,劉備才丟擲了分田方略。
先從彭城進行試點,自振威四軍始。
大致如下:
一、普通士兵每人五十畝田。
二、此田雖為士兵所有,但不必親自耕種,由官府統一組織,招募流民耕種。
三、土地收成,官府得三,士兵得二,租戶得五。
荀悅《前漢紀》載有晁錯之言:“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過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三百石”。漢畝相當於現在一畝的五分之一多點。兩人可耕百畝。
此處“石”是容量單位,與“斛”相等。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度是長度,有丈、尺、寸;量是容積,有斛(石)、鬥、升;衡是重量,有鈞、斤、兩。
可參見成語:尺短寸長、車載斗量、千鈞一髮。
50畝可產150石。根據《漢書·匈奴傳》記載,壯年男子每年吃22石米。50畝出產可供67人吃一年。
士兵得二成收入,可養一名成年人還多,若為婦孺,養妻一人、子一人當無問題。更何況隨著士兵晉升,所分田畝還會增加。
振威四軍兩萬多人,至少須土地一百萬畝以上。
彭城遭遇天災人禍,土地多荒,土地數量不是問題。問題是怎麼招徠到足夠多的人口來耕種。
兩名成年人可耕種百畝地,一百萬畝需要兩萬成年人。這不是一個小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