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室可興> 第二百六十一章 幷州義士欲救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六十一章 幷州義士欲救駕 (2 / 2)

袁紹決定西進時,未考慮沮授,怕其功高震主。沮授破公孫瓚有功,升為破虜將軍,在袁紹之下排為第一。

沮授聞主將為曹操,心中失落,但為避嫌疑,只得閉口不言。

按理說這個時機不錯,曹操已得上黨,陳兵於晉陽城下,未取得太原。若是尋常人,斷不敢反。但曹操非尋常人,不可以常理度之。沮授極為擔心此時就逼反曹操。屆時袁紹西有曹操,東有劉備,南有呂布,又陷入三面夾擊的形勢,比公孫瓚、劉備夾擊的態勢更為險惡。

袁紹又徵求田豐意見。田豐也反對此時就奪取曹操兵權,向袁紹道:“孟德之才足以匹配其志,當用其先取晉陽,再破雁門,經略北方。我等可取河內、河東,足可將其鉗制,使不得發作。”

審配強烈支援奪去曹操兵權,道:“涓涓不塞,將為江河。熒熒不救,炎炎奈何?兩葉不去,將用伐柯。為虺弗摧,行將為蛇。曹孟德既然有反志,不趁其弱時制之,還欲等到何時?冀州英雄多矣,平幷州何須必用曹孟德?”

荀諶也支援褫奪曹操兵權,道:“曹孟德既有周公之志,破太原後,必將劍指河東,若被其襲擊長安,奪得天子,安置於幷州,則冀州被動矣。”

荀氏三兄弟,荀彧在曹操處為股肱,荀衍在劉備處為監軍校尉、沛相,皆得重用。荀諶為從事中郎,其職不足以酬其功。

袁紹思索數日,難以決斷。

曹操聞袁紹欲奪其兵權,對荀彧、程昱嘆息道:“袁本初、袁公路兄弟如出一轍,令人扼腕。”當年孫堅垂破董卓,袁術不發兵糧,導致孫堅無功。如今曹操將破太原,袁紹欲臨陣換帥,可謂失智。

程昱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孟德當決之。”

曹操皺眉道:“懸軍異州之地,陳兵堅城之下,本初親信列於左右,冀州兵士佈滿軍中,進則無據,退則無路,自立亦難矣。”

程昱道:“晉陽垂破,何謂無據?上黨已得,何謂無路?本初親信易擒耳,於夫羅等近在代郡、雁門,以書招之,必會南來,兩相制衡,控制此軍又有何難?孟德若不早決,審配西來,則大事去矣。”

曹操原有一萬精兵,分韓荀、朱靈、高覽三將統領,其下夏侯惇、滿寵各領兵一千。

戰於東陽關,損兵千餘,然破上黨,得泫氏縣傅攀贈兵一千,曹操又募兵數千親自指揮。

樂進迴歸之前,韓荀為太原太守高肅襲破,損失不小,加上攻城之戰,損兵約三千餘。樂進破高肅後,曹操取祁縣,留棗祗為守將,棗祗又募兵三千,陸續贈兵至晉陽前線。曹操實際控制兵力逐漸上升。

現有總兵力一萬五千,曹操控制五六千兵。朱靈受曹操影響較大,非常時期說不定可以站在曹操這邊。高覽或可中立。真正鐵桿忠於袁紹的不過是韓荀三千兵,以及袁譚、高幹等一班將領。

荀彧道:“控上黨、太原、雁門三郡便可立足,此地民風強悍,得兵數萬不難,可早日攻取河東,以迎天子,否則長安生亂,萬一為劉玄德所乘,天子入於其手,則成王莽之勢,難制矣。”

曹操道:“劉玄德有虎狼之志,不臣之心,我必阻之。本初欲坐觀天子遭難,我實難坐視。道不同,不相為謀!本初若遷怒,我自當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