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私下把管亥叫來,仔細盤問,不由哭笑不得。原來管亥之妹名叫管羊,模樣確實是齊整,但有一樁缺點,身材過高,只比管亥略矮一些,而且相當壯實。劉備打量一下管亥,身高差不多一米八五,那麼其妹至少也得一米八。趙進才一米七出頭,這個,確實有點差距。但這算不得什麼,劉備放過一邊。
潁川士人避亂逃出不少,但總還有漏網之魚,劉備虛心招賢,發現了不少人才,都納入麾下,量才任用。進入潁川的第二日,劉備收到了田豫自冀州發來的訊息。
田豫與張飛、劉政統兵五萬自西平昌方向渡河北上,過了般縣,就是馬頰河。張飛指點著水波粼粼的馬頰河,對田豫道:“國讓,還記得我等破黃巾於此河之景麼?”
田豫嘆道:“怎會忘記?但區區二年光景,卻彷彿十分久遠。當日耿子績、周子通、錢子純等尚在。”耿子績即耿庸,劉備少年時就已跟隨,比關張還早,曾在劉備軍中隨公孫瓚破黃巾於馬頰河。錢子純即錢忠,周子通即周衢,劉備初投公孫瓚時,公孫瓚撥給他一屯精兵,屯將為周衢,都伯有謝榮、錢忠、龍治等,也曾參與馬頰河之役。
錢忠、耿庸、周衢先後死於劉備南下漯陰掃黃巾、定濟南之戰。
公元一九一年十月,公孫瓚任命劉備為平東校尉,率兩部四曲兩千多人南下。如今為公元一九三年五月,劉備軍已近十萬。田豫沒有統計當年那兩千多人還有多少人活著,但想來不會超過半數,心情有些低落,隨又振奮:“吾隨劉公平亂世,建太平,即便自己身死,馬革裹屍,又有何惜?”
旌旗如火,刀槍如林,田豫渡過馬頰河,進至東光。渤海太守趙叡提兵五千,自南皮悄悄掩至,欲趁田豫渡黃河時半渡而擊。田豫、劉政等早知趙叡之勇名,度其或會來襲,佯裝全軍渡河,暗自埋下伏兵。趙叡以為劉軍無備,大喜,驟然馳出,鼓聲大作,直撲劉軍後陣。還未與劉軍相接,周圍殺聲四起,張飛、劉政兩下夾擊,袁軍大敗,趙叡帶千餘殘兵逃回南皮,嬰城固守,再不敢出戰。劉軍俘獲兩千袁兵,從容渡過漳水,進至河間國首府樂成。袁紹所署河間國相嚴敬聞趙叡慘敗,大懼,不敢接戰,一連迭飛馬向袁紹求救。
袁紹根本之地在魏郡,魏郡北有趙國、鉅鹿、清河,鄴城距離樂成五六百里,沒有十天半月哪裡能趕得到。
而田豫從西平昌出兵,距離樂成不過兩百多里。公孫瓚從易縣出發距離更近,距離樂成還不到兩百里。袁紹率大軍到內黃,得知田豫、公孫瓚發兵的訊息,還沒等回師出兵,田豫、公孫瓚已高歌猛進,會師於樂成城下。
公孫瓚去年六月被袁紹打敗,立足不住,狼狽奔回薊城,只得步騎數千人,經過一年休養生息,實力有所恢復,兵力增長至三萬,又滅劉虞,兵力膨脹至七八萬,此次率步騎五萬南下。公孫瓚對田豫道:“袁軍主力現在魏郡,冀北空虛。兵貴神速,我等當趁袁軍未至,長驅直入,將戰火燒至袁紹腹地,與其決戰於鉅鹿。”
田豫搖頭道:“薊侯,袁紹有精兵十萬,貴軍步騎五萬,自然精銳,我軍五萬步卒卻大都是新募,兩下相加,仍舊難敵袁紹,萬不可與其野戰。”
公孫瓚不懌,問道:“以田君之見,該當如何?”
田豫道:“樂成難攻,我軍可西破武遂,該地有武遂、饒陽、安平三城,鄉里繁華,南依滹沱河,可阻袁軍,北有泒水,北流經過鄚縣、易縣,便於從幽州運送軍糧。如今劉公正圍曹操於鄄城,袁紹急於相救,利在速戰,我軍雖入敵境,卻應持重,只要將袁紹大軍拖住,就能達到目的。待劉公破曹後北上,可夾擊袁紹於漳水以北,必能破之。”
公孫瓚皺眉道:“我幽州地狹人少,如何支應得起十萬大軍之糧?亦難持久。只有打破城池,方可自大姓處徵得糧草。”田豫堅持不動,公孫瓚孤軍不敢深入,只得依從田豫之計,駐兵於滹沱河以北。兩軍將武遂縣城圍得水洩不通,晝夜攻打,三日後終於破城,從縣衙及大姓處搜得糧食,可支全軍十日所用,大大緩解了運糧壓力。
沮授、麴義、顏良、文丑、張郃等領兵八萬進至安平,與公孫瓚、田豫隔滹沱河對峙。沮授幾次試圖渡河,都被田豫擊退,只得暫駐以觀敵隙。
袁軍營中,沮授對麴義等人道:“我精兵八萬,而為滹沱河所阻,虛耗糧食,甚是被動。聞張燕即將東來,若三賊合力,則難制矣。張燕出太行山,必自真定北渡滹沱河。我已號令常山諸縣,若張燕來,不得阻攔,以麻痺之,麴、張二將軍可率步騎四萬急赴真定,一舉破之,然後北上,切斷公孫瓚軍糧。審正南亦發兵東下,躡田豫之後。待賊軍亂,二將軍攻其背,我與文將軍薄其前,兩下夾擊,必可破之。”
眾將齊聲道:“沮公妙計!”麴義、張郃當即點起四萬兵馬,趁天黑悄悄而去,隔著一條河,幽州兵和青州兵毫無覺察。劉政倒是建議派人聯絡張燕,提醒其小心行事,畢竟張燕自太行至武遂,沿途都是袁紹統治下的郡縣,一著不慎,可能就要遭了算計。張燕答覆其將率步騎兩萬出太行,曉行夜宿,時刻警惕,請公孫、田二將軍勿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