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見前鋒已攻入袁軍大營,而袁軍仍舊士氣高昂,死戰不退,大為疑惑。敗局已定,頑抗何為?袁軍如此堅韌,有何仗恃?
想到這裡,公孫瓚突然心中一寒,生起一股不祥之感。
他勒住戰馬,凝神傾聽,南方隱隱傳來一陣人喊馬嘶之聲。
極目眺望,一道黑線自天邊壓來。
黑線移動,慢慢看清是一彪人馬,刀槍林立,旌旗招展,向這邊疾馳。
約有二里左右時,戰鼓轟鳴,殺聲震天。三杆大旗上分別寫著“審”、“顏”、“文”三個大字,高高豎起,彷彿直插蒼穹,在公孫瓚看來是那麼刺眼。
公孫瓚急命鄒丹、張吉領兵阻擊。
那彪人馬轉眼殺至。為首兩員大將,馳駿馬,執大戟,高呼殺賊,一馬當先,衝入鄒丹、張吉軍陣之中。正是顏良、文丑!
顏良自呼己名:“顏良在此!”揮戟左右劈刺,殘肢橫飛,鮮血飛濺,眨眼間連殺三四人,穿透鄒丹防線。
鄒丹身高臂長,武藝精熟,在公孫瓚軍中也是以勇悍敢戰、數有戰功才升上來的,並非尋常庸將。他見顏良、文丑來勢兇猛,急率精銳攔截,取弓引箭,飛****良。
顏良見此數箭力道兇猛,非普通弓手所射,不敢大意,左手急提戰馬躲過兩箭,右手揮戟如風磕飛三箭。
距離近的公孫瓚兵士看出便宜,舉矛刺擊顏良胯下戰馬。顏良急避已經不及,戰馬悲嘶,捱了一矛。顏良怒發如狂,暴吼一聲:“鼠賊敢爾!”一戟將其斬為兩段。
鄒丹又拉弓射來。顏良惡狠狠地緊盯著他,用力一夾戰馬,迎著鄒丹就衝了過去。鄒丹接連射向顏良要害,顏良低頭側身,以避箭矢,但戰馬絲毫不停腳步,手中大戟也左右劈刺,殺出一條筆直血路,直通鄒丹。
鄒丹大驚。界橋之戰,公孫瓚軍被麴義強弩所破,其後接戰並不太多,公孫瓚也不能說是潰敗,算是被擊退,袁軍僅斬得千餘首級。公孫瓚直接退回渤海。鄒丹並未能見識到顏良的勇武。今日一見,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鄒丹急棄弓取矛,迎戰顏良。
顏良目射精光,怒吼如雷,大戟狂劈,交手不到十記,就將鄒丹斬落馬下。跟隨顏良身後的親兵急奔鄒丹。鄒丹麾下親兵也撲上來,將鄒丹搶走。鄒丹被顏良斬中胸膛,五臟暴露,已經是有出氣,沒進氣,話也沒能再說出一句,就此斃命。
顏良大戟揮過,將鄒丹部掌旗兵刺死,探身將“鄒”字大旗的旗杆握在手中。
文丑運氣不佳,未能斬殺大將,但死在他手下的百人將、都伯等足有十幾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