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田楷書信來往後,振威中郎將張飛提兵四千,自安德出發,向平原城進軍。從安德至平原不到六十里,一馬平川,道路非常好走,張飛行軍速度很快,早上出發,第一天走了大半行程,在東鄉紮營安歇。為防袁譚偷襲,張飛留神戒備,但一夜無事,袁譚未至。
次日,張飛軍正在用餐,斥候飛報:“將軍!袁譚來襲!”
張飛心中微驚,急問:“距此多遠?”
“不到十里!”
張飛大怒:“平原城距此尚有二十餘里,為何袁軍距此不到十里才來呈報?吾派爾等哨探時曾命必探明袁軍動向!爾翫忽職守,依軍法該殺!來人!推下去砍了!”
親兵將哭喊求饒的斥候拉下去,須臾斬首,呈回首級。
張飛道:“將首級傳示全軍!即刻列陣備戰!”傳令兵接令而去。
張飛剛剛列陣完畢,西邊煙塵滾滾,人喊馬嘶,袁軍已至。
袁軍更不停留,直接撞入張飛軍陣中。中軍一人身披玄甲,手執大戟,二十五六歲年紀,長相雖然一般,但身軀高大,氣勢不凡,正是南路袁軍之主將、袁紹長子袁譚。
袁譚生於公元一六七年,與弟弟袁熙皆為袁紹亡妻閻氏所生。閻氏死後,袁紹續娶劉氏,生袁尚。袁尚貌美聰慧,深受袁紹喜愛,遠勝袁譚、袁熙。袁譚成年後,因有勇力,故從袁紹征伐,取冀州、戰公孫,袁譚有功。袁紹在界橋擊敗公孫瓚後,因袁譚請命,遂任命他為討寇校尉,率兵三千東巡清河、平原,以擊田楷。
袁譚軍紀嚴明,賞罰公正,作戰常身先士卒,深受士兵愛戴,又有大後方為依託,糧草不缺,因此連破田楷,將他趕到黃河以南。袁譚在清河、平原間撫慰豪強,徵募士卒,兵力至萬人,威震一方。
聞張飛與田楷兩路進逼,帳下謀士許持道:“張飛自安德前來,一路無險可守,難以阻攔,不如任之。而田楷欲渡河北上,我軍可於半渡而擊之,破之易矣!”
袁譚道:“不然。田楷久與我軍作戰,熟悉我軍情況,必然加緊裝置,萬分謹慎,若發現我軍,必不肯渡河,我軍雖欲半渡而擊而不可得也。而張飛向稱勇武,自恃其勇,必不為備,雖兵精將猛,若事出突然,無所用也。”於是留三千兵守平原城,親率精銳步騎七千人入夜東下。
袁譚躍馬舞戟,率軍猛攻蕩寇校尉陳愷部。
陳愷部新兵較多,戰力本低於其餘三部,加上列陣倉促,未用早飯,氣力不濟,抵擋不住袁軍的暴烈攻勢,很快潰退。陳愷連殺數人,難以阻止敗兵後退。
袁譚軍齊聲歡呼,緊追陳愷部,驅趕敗兵向張飛中軍衝擊而來。陳愷敗退,其餘三部士卒皆變色,腳步猶疑,作戰意志一落千丈。
鷹揚部軍司馬謝安急對張飛道:“將軍,形勢不利,請暫退,我率部為後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