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面上。
看著面前笑吟吟的希生。
徐雲的眉頭便是微不可查的一皺。
上輩子在寫小說的時候,徐雲曾經聽某位讀者說過一句話:
能讓西方紀念稱讚的東方人,一般沒幾個是好人。
這句話雖然有些極端,嚴格來說準確率並不高。
但至少在希生身上確實是一句真理。
‘希生’其實並不是這位小老頭的真名,這個詞是希先生的簡稱。
類似粵劇裡經常看到的‘陳生’、‘王生’之流,屬於粵省的獨有稱呼。
如今一百多年過去。
希生的真實姓名早已無從考證,但他曾經做過的一些事情卻足以令他他遺臭萬年。
希生登場的時間是1845年前後,那個時期大家都知道,由於一鴉的緣故,買辦行業非常發達。
在粵省一帶,買辦甚至按職能分成了“商館買辦”和“商船買辦”兩個類別。
前者主要負責洋商在商館內部的事務,包括商務往來和個人專案等等。
後者則主要負責外國商船來華入關事務和商船人員的生活,有些像是跨境中介。
與此同時呢。
那個時期東方雖然被動的開放了國門,但還有很多事物在外國人眼裡極其神秘。
很典型的代表就是東方的船隻。
當時清政府嚴禁對外國人出售船隻,中式帆船最遠只到過爪哇和蘇門答臘,甚至沒有進入過印度洋。
所以對於遙遠的英倫半島來說,中式帆船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新物件。
於是呢。
當時有四個英國人以粵省商人的名義購買了一艘大號的中國式帆船,招募了30名廣東水手,一路開始向老鷹那邊前進。
那個粵省商人就是希生,那艘船便是赫赫有名的耆英號。
耆英號後來抵達了老鷹地界,以主題公園的名義對外展出,四個英國人賺的盆滿缽滿。
於是他們又在1848年前往了倫敦,成為了歷史上到達英國的第一艘東方船隻。
上到維多利亞女王,下到平民百姓,爭相上船參觀。
希生則穿著自己離開本土時定製的四品官服,四處結交英國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