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
六月5號。
倫敦。
六月份的英國已然褪去銀裝素裹,正式步入了夏季。
略顯燥熱的空氣中沒有一點風在流動,頭頂上一輪烈日如同火爐一般,將地面烤的發燙而又粘稠。
而溫度升高帶來的另一個直接變化,就是......
整個倫敦城內的氣味也越來越糟糕了。
工業廢氣、汗臭、食物變質、各種排洩物的氣息瀰漫在倫敦的每個角落,又酸又臭。
雖然在《霧都孤兒》中曾經見到過類似情景的描述。
但當親眼或者說親身體驗過這種環境後,徐雲的心中還是忍不住冒出了一股費解:
為啥這些英國佬能把倫敦搞成這樣叻?
要知道。
徐雲作為一名穿越者,不是沒見過百萬人的古代城池——他上個副本剛在1100年的汴京待過一年呢。
汴京鼎盛時期城內共有十三萬戶左右,總人口穩穩突破百萬,無疑稱得上是一座巨城。
當時的汴京不說多幹淨吧,至少在朱雀門以內,衛生條件絕對是合格的。
像老蘇那種官員的府邸中,連僕役的院落都沒啥異味。
而倫敦比起汴京晚了足足700多年,生產力和科技水平要優秀不止一個檔次,為啥還能臭成這樣呢?
同時夾雜在這個氣味之中的,還有一道很詭異的畫風:
例如此時此刻。
徐雲右手邊是個堆積滿垃圾的貧民區,髒亂不堪,臭氣熏天。
他的左手邊則有一家貓糧店,此時正有一位貴婦在購買貓糧。
沒錯。
貓糧店,還是帶剪毛洗澡服務的那種。
也就是說從1850年開始,英國人就已經開始注意到寵物的飲食和衛生了。
但他們在意貓卻不在意人,這你說奇怪不?
倫敦能從一片荒地發展到1850年的世界中心,要是說英國人缺乏智慧可能有些自大偏頗,這種心態要不得。
但一直以來,倫敦的環境卻也的確是個長期被詬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