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最終在第一屆萬國博覽會的開幕現場,混了個相當靠前的位置,還被記錄在了油畫中。
在開幕式上。
“希生”穿著中國官服,擺出“中國老爺”的架子,和各國使節一起站在維多利亞女王的左右兩邊。
據當年《匹茨菲爾德太陽報》的報道。
當現場的唱詩班唱起《彌賽亞》時。
“希生老爺”抑制不住激動心情,從外國使節、達官貴人中走到女王面前,優雅地向女王行禮,大肆讚美倫敦的繁華興盛,甚至稱英國的太陽都要比東方的亮。
這一幕是不是有些熟悉?
沒錯,幾年前也有一個東方留學生,在老美某大學的畢業典禮上說過一句“這裡的空氣是如此的香甜”。
二鬼子這玩意兒,從來都沒有消失。
後來希生得到了女王的獎賞,允許他在倫敦自由貿易。
於是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希生一直在做一件事:
將東方的寶藏賣給英國人。
目前已知經過希生之手的文物便超過了六百多件,有超過四百件存列於大英博物館中,還被英國人無恥的寫下了‘自希生處購得’之類的簡介。(useum.org可查,光是標註關鍵詞的就有423件)
在如今這個時間線。
希生雖然只是個跟船前來的隨行人員,沒能像原先歷史中那樣瞞天過海。
但徐雲依舊對他沒啥好感。
奈何眼下自己的身份是個翻譯,因此縱使心有不滿,徐雲卻也無法表達出來。
只見他快步走到希生面前,面無表情的朝對方拱了拱手:
“劍橋大學學子羅峰,見過大人。”
希生聞言連忙擺了擺手,臉上還是一副很和藹的表情:
“言重了言重了,老夫只是一位隨行商人,擔不起大人的稱呼,如果小哥願意,就叫我希先生吧。”
徐雲眼中微不可查的閃過一絲厭惡。
越瞭解希生所做的事情,就越會對他所擺出的笑臉感到噁心。
實話實說。
希生確實可能沒實質性的傷害到誰的性命,但他所犯下的罪孽,卻比單純的殺人要深重的多。
不過希生卻沒注意到徐雲臉色的變化,而是繼續套著近乎:
“羅峰小哥,不知你是何時來到的不列顛國?”
徐雲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