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侗族大歌,吳霞只是充當了領唱,擔任主角的是一隊侗族的年輕姑娘們。
姑娘們身上的民族服飾很搶眼,但最讓人心神俱醉的依舊是合唱的天籟之聲。
侗族大歌最特色的地方,就是模仿鳥叫蟲鳴、高山流水的自然之音,姑娘們用一把嗓子告訴了國際友人們,什麼叫人聲的交響樂。
女聲重唱、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侗族的民歌根本沒有完整的現代音樂體系,卻不比任何西方交響樂團的演出遜色。
淳樸和諧,奇妙雋永,音樂的本質美,在侗族姑娘的歌聲中展露無遺,一切技巧與理論都只是點綴,好聽才是王道,語言障礙也不是問題。
華夏的民歌太神奇了,不少海外觀眾又一次發現,對古老神秘的東方世界,見識少的可憐。
“我要膨脹起來了。”
“誰敢說唱民歌都是村口大媽我跟誰急。”
“不知第幾次想感謝柿子感謝章導感謝《音樂國》了,我們自家好聽的音樂竟然以前都不曾稍稍注意過,是你們擺在了我的眼前。”
海外網友在讚歎,國內觀眾對著彈幕開心到起飛。
現場的掌聲平息,吳霞從容不迫地開始了第三首演唱曲目。
在所有人期待的注視下,月琴的伴奏聲傳出,吳霞張嘴就是一個悠長的高音。
“耶~”
足足三十秒的超長高音,就像夏日的清泉一樣沁人心脾,讓每一個觀眾的聽覺細胞都在雀躍。
高亢深遠,綿長細膩,如同音樂精靈的撫摸。
當演唱進入歌曲的主調,不僅有簡潔的敘述性節奏,又有古雅的詠歎式旋律,或互動出現,或交織一體,大小嗓交替使用,真假音混合變化,抑揚頓挫,繞樑不絕。
吳霞東方夜鶯的歌喉得到了盡情地釋放,音域的寬廣與氣息的綿長讓人咋舌,昂揚激越時如平地起波瀾,空靈縹緲處似海上升明月,蒼涼空曠、永恆神秘、清澈久遠,戳人肺腑。
【金鳥銀鳥飛起來
飛到山寨後山坡
頭戴金紅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