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五彩衣】
觀眾根本無暇關注字幕上的歌詞大意,就又因吳霞一聲極盡穿透力卻不失婉轉美妙的高音,感到了心靈的震顫。
穿雲裂帛,行雲流水。
“有哪位大神知道,吳霞老師採用的是什麼神仙唱法麼?”
“看樣子似乎又是一種我們華夏獨特的民歌唱腔。”
“有點像歐米古老的詠歎調。”
“大概是美聲的超強運用?”
為吳霞的唱功折服之餘,網友們紛紛好奇起了吳霞耳目一新的演繹。
“美聲?別逗我。一個最明顯的特點,美聲的發音方式普遍靠後,我們華夏民歌的發音大多靠前。你們沒注意到吳老師的演唱,歌聲都快從頭蓋骨裡鑽出來了麼。”
“別總拿現代音樂的一點理論來套。吳霞老師的演唱,用的是我們華夏民歌裡獨有的海菜腔,個人感覺比美聲高階多了。”
與美聲的孰優孰劣,網友們不懂,但吳霞的唱法簡直逆天,觀眾卻是無比贊同的。
海菜腔,又被叫做石屏腔,是華夏滇省彝族的民間唱法,有著民族美聲之稱, 音樂美感與藝術性都比歐米的古典詠歎調有過之而不及,極為美妙,只是並不被世人所熟知。
之所以名稱似乎不太高雅,是因為海菜腔發源於滇省石屏縣異龍湖附近,異龍湖有一種叫海菜的植物,彝族漁民們撒網打魚時形成的奇特漁歌唱腔,就用了海菜作為命名。
原生態氣息滿滿。
現在被吳霞搬到了國際音樂之都的維也納金色大廳,獨樹一幟的海菜腔在短短几分鐘的歌聲裡,就震撼到了全世界的《音樂國》觀眾。
事實證明,華夏的傳統音樂從來都只是缺少了一個舞臺,一個展現在世介面前的機會,華夏民歌與現代音樂不存在高下之別。
一點都不土!
在如潮水的掌聲與驚歎中,吳霞對著觀眾席鞠了個躬,又朝著伴奏團點了點頭。
吳霞給全世界觀眾帶來的衝擊遠未結束,無可比擬的音樂能量正又一次在吳霞小巧的身軀裡醞釀,將要掀起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