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都是個問題,誰還管讀書識字呢,先活著吧。
加上蒙元文化的侵襲,對於絕大多數世家的毀滅,漢文化都要形成斷層了,在北方那邊,甚至懂蒙文的跟懂漢文的差不了多少。
還一個原因就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朱元璋也不例外。
對輿論控制很嚴,雖然沒有搞什麼文字獄,但因言獲罪的,可不在少數。
至少胡惟庸案中,因言獲罪的大把,平時錦衣衛抓捕文臣,主要的罪行也是這個。
是以朱元璋對於大肆發展邸報,興趣不大。
好在是大孫來提,朱元璋也就沒提出明確的反對。
“爺爺,其實邸報最大的好處,就是控制輿論,有著官方的背書,民間邸報上的內容,多數百姓,都肯定會選擇相信。”
“對於朝堂的宣傳,民心的把控,都是一個大的利器。”
“雖然現在百姓識字的不多,但孫兒打算在大辦學堂的同時,也可安排一些人,如評書般,專職講述邸報內容。”
“自古百姓於兵役,畏之如虎,往往需要強徵才行。而咱們完全可以在邸報上,大肆宣揚軍人榮耀,比如一些忠君報國的英雄人物,為他們展開宣傳。”
“如此之下,徵兵這塊自然要比從前輕鬆不少,且兵士了入了伍,更加容易培養出信念,忠誠。”
“百姓們唯一可以知曉的國家大事,都只能是從邸報上面獲得,自然也能更加的深入人心。”
在朱英的心中,這邸報控制輿論,絕對是個非常好的東西。
就目前的情況,邸報自然是唯一官辦,而後大量印刷,以低廉的價格,迅速傳遞至大江南北。
從前為什麼有說什麼皇權不下鄉的言辭,就是因為百姓們不識字,朝堂的昭告,根本看不懂,加上一般來說很少離開自家的一畝三分地。
這也就導致那些鄉紳地主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
邸報就不同了,首先上面肯定都是滿滿的正能量,以宣揚忠君愛國為主,徹底的激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概念。
在加上打造英雄人設,什麼捨己報國,為兄弟擋刀,獨上草原,殺敵千里。
這些的小故事不斷產生,日積月累下,對於民心有很大塑造的效果。
可不要小看這些英雄人設,站在上位者的角度,這英雄人設的產生的影響力,對於百姓的影響,尤其是青壯年,非常巨大。
那些身上有著一把子力氣,想要搏出個未來,有想法的。
從軍,成為大明的英雄,就是最好的選擇。
朱元璋起初還不是很在意,但是聽著聽著,就越發認真了起來。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蒙元的潰散,和他們對漢人的暴虐,還有不斷壓制的憤怒,有著離不開的干係。
朱元璋曾經打著重開日月大宋天的名義,也是號召天下百姓的跟從。
從大孫這裡,他看到了不一樣的角度,那就是以邸報為引,大面積操控天下輿論,或者說: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