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呂氏在宮中的表現,算是中規中矩,也沒有特意去勾心鬥角之類的。
因為沒有必要。
她是太子妃,朱允炆又是嫡孫,皇位便不是在丈夫身上,就是在兒子身上。
地位堪稱穩固。
後來朱英出現,一切就變了,本來每天就過好自己的呂氏,感覺到了危機,只能想盡辦法來幫助允炆。
現在嘛,她終於發現,自家兒子,好像沒想象的那麼優秀。
不可否認,在才華上,朱允炆還是很出色的,可是這性格,城府太淺,沒有主見,容易聽信他人。
為了自身著想,呂氏也只能親自上陣了。
“允炆這邊指望不大,能夠爭取一個好的地方就藩,就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文臣武將這邊,大概只能靠自己去拉攏。”
心中思索著,呂氏便喚來宮女,讓其去父親那裡傳信。
父親當官不行,但在經商上面,還是一把好手,現在自己和允炆麵臨無人可用的狀況。
想來父親也是願意跟隨自己一同去新的藩國。
想到這裡,呂氏就有些後悔,因為從沒考慮過這塊的事情,且之前跟父親鬧翻過,所以導致現在跟孃家的關係,普遍不是很好。
在多數人的心中,離開大明去海外藩國,跟流放大致沒什麼區別,一般都會心中抵抗。
思來想去,呂氏最後把目光放在了寧妃娘娘那邊。
她跟寧妃娘娘的關係是極為不錯的,畢竟後宮說起來,就這麼大,能夠有些權力的,無非就是寧妃和她了。
寧妃的孃家,郭英麾下,將領極多,若是寧妃肯說上一二,網羅一些將才,希望還是很大的。
......
一晃三日過去。
坤寧宮中,朱英正在看著面前的地圖。
這份地圖和大明的地圖有很大的區別,更加類似於後世的地圖。
當然,能夠畫出來,自然不可能是朱英,若是朱英來畫,怕是哪跟哪都不瞭解。
乃召來最頂尖的宮廷畫匠們,然後根據目前大明的地圖,加上朱英自己前世的記憶,廢了數十稿後,終於成形。
而目前朱英便是在研究,關於遼東,奴兒干,以及倭國那邊,該是如何動軍。
朱英當然不是獨自一人,在他的身邊,還有葉月清陪著。
現在天寒,群英商會這邊雖然熱鬧,但實際上需要負責的事情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