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太子朱標薨逝前,朱元璋並沒有打算清理淮西勳貴。
他做的事情,是將兵權,朝著藩王們的手中轉移,在軍中形成淮西勳貴和藩王們對抗的勢力平衡。
期間因為朱允炆,動過一次殺心,但在大孫回過後,也就沒了想法。
直到大孫提出,藩王海外封國的事情。
朱元璋才會再次生出這樣的心思。
能打仗的藩王們,都去大明之外了,如同形成保護大明的壁壘,那麼大明內,就只剩下淮西勳貴一家獨大。
這樣的情況,似乎又回到了從前。
僅僅只有朱棣,朱元璋感覺是沒辦法跟淮西勳貴對抗的,哪怕是藍玉外的一些大將,譬如馮勝,傅友德。
這些都是朱棣很難企及的。
這也是爺孫倆一直在考慮朱棣這邊的問題。
就現在而言,對於朱棣來說,其實沒有任何造反的空間和土壤,哪怕是姚廣孝還在身邊,也是一樣。
淮西武將勳貴,就是軍中的一座大山,誰也沒有辦法越過去。
唯一有實力,讓這座大山粉碎的,也只有朱元璋了。
......
“允炆,過了今年,你也已經十六歲了,可曾想過往後當是如何。”
忙碌了一天的朱允炆回到春和宮後殿,和孃親呂氏吃飯時,呂氏突然問道。
朱允炆有些疑惑,不解道:“孃親,為何如此說。”
呂氏輕輕搖頭道:“昨日在後宮裡,為娘聽寧妃娘娘說道,因藩王海外封國的緣故,所以作為生母,可選擇跟隨一同過去。”
“也就是說,若是炆兒也有想法去海外封國,為娘也能同你一起離開皇宮。”
呂氏在說這話的時候,眼神裡有著淡淡的念想,還有一些複雜的神色。
她在宮中的存在,其實對於太孫而言,是個微妙的阻礙,因為繼任太子妃的干係,所以會比較尷尬。
她也不會傻到認為太孫殿下會認她為嫡母。
現在這般拖著,太孫殿下一次都沒來過東宮,大概是跟自己有很大的關係,獲悉太孫殿下,只是為了名聲著想。
但她並不想就這麼坐以待斃。
在聽到寧妃說起這個事情的時候,呂氏心中就萌生了想法,憑藉著現在的關係,太孫殿下總不會給個太難打的地方。
有著大明精銳將士,攻下一小國作為藩國,也很是不錯的選擇。
至少避免了往後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