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頓又對大孫交代道:“你在高麗不是有些佈置嗎,先別急著動,免得造成太大傷亡,最後還是要咱大明來擦屁股,讓他們好生跟李成桂對峙著,最好是多用一些攻心之計。”
“等到草原這邊平定,大軍直抵高麗,也就輕鬆可滅了。”
“咱就不信了,李成桂這小子還能跑到倭國去不成。”
朱元璋一連下了好幾道諭旨,立即就給高麗倭國安排得明明白白。
不過從這方面也能看出來,足利義滿的時機確實把握得很好,現在大明因為多處開戰的原因,對於糧食的消耗非常大。
尤其是草原六十萬兵力的囤積,每一天都是普通商人不敢想象的錢糧數目,這樣的數目也就只有現在的朝廷才能夠負擔得起,哪怕是江南再富有的大族,也能輕易給吃垮了。
或許有人會覺得,先前朝廷不也在九邊囤積了那麼多的兵力,怎麼現在國庫如此豐盈,反而負擔還增加了。
這是情況的不同。
在九邊的兵力雖然號稱百萬,實際上很多都是屯田兵。
他們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作為農民的身份存在,而非是士兵的身份。
精銳士兵的口糧就是由他們來承擔,也不用朝廷來承擔。
現在的歸化城周邊,可是沒有耕地的,等於是全部都在吃國庫的糧食。
這麼算下來,數目就恐怖了。
再加上藍玉那邊,還有朱允熥去的滿者伯夷,傅友德正在帶兵征討吐蕃,等於是大明一半的兵力都在外邊。
能夠湊二十萬去支援九州島,已經是牙縫裡挑肉。
且這二十萬兵聽起來不少,實際上是衛所兵為主,精銳只佔據少數。
所以朱元璋才會說讓九州島只守不攻,只要守住了沒把九州島全境都給交出去,那對於大明來說就是勝利。
這個時候朱元璋都已經直接招呼朱英在高麗的安排了。
實際上朱英是很有信心可以直接弄死李成桂,但過去了這麼多年,曾經的暗子是否還忠誠,也是個問題。
就現在這個局勢,暫且來說對於倭國和高麗是有利的,除非大明放棄草原跟暹羅,天竺還有滿者伯夷的征服,轉而把兵力集中起來對付倭國。
但朱元璋和朱英爺孫倆是什麼人,就因為現在這樣的情況去屈服,當然是不存在的。
朱英入宮已經這麼多年了,人心這個東西去賭完全沒有意義。
相比之下朱元璋的安排就順暢很多,只需要在高麗形成對峙的局面,對大明來說是最有利的。
其實最急的並非是大明,反而是倭國和高麗。
他們的時間很少,草原局勢一旦定下,那麼就是高麗和倭國覆滅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