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過於龐大的版圖,朝廷是很難進行有效的管理,尤其這些國家的文化,語言與我大明完全不同,在教化之上,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想要馬兒跑,就要給馬兒吃足草,大明想要更加遼闊的統治,那麼只能把更多的利益讓出來,這樣別人是誒了自己去做事,完全就不同了。”
“而我們大明內部的矛盾,也能夠轉嫁到外邊去。朝廷真正的核心,還是現在的大明。”
朱元璋沒有回答,而是再度拿起冊子接著看。
冊子裡寫著,並非是任何人都有封國的資格,首先要有大明侯爵,公爵的爵位,他們打下的地盤,才能向朝申請成立候國,公國。
侯國跟公國的範圍自然是有差別的,不過朱英還沒有進行詳細的規定,只是模糊寫著須繳納全國三成賦稅進貢大明。
於此同時,不管是候國還是公國,都需要承擔教化之責,這一點將會受到大明的監督。
如若教化不力,朝廷可撤銷其國。
冊子裡寫的是大綱,一個方向,具體的細節還需要商量敲定。
朱元璋看完後久久無言。
如果把這些頒佈出去,那麼毫無疑問,大明將會成為一個軍國性質的王朝。
其中最為類似的,便就是秦朝。
秦人為什麼那麼喜歡打仗,是因為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大刺激。
現在大孫搬出來的這一套,便是仿著秦朝的方式推成出新。
看似是有侯爵,公爵的限制,實際上一個屬國的成立,其中必然會有大量的世家依附。
沒有哪個家族,能夠抵擋住這樣的誘惑。
而在此的前提下,大孫還成立十二軍團遠征軍,這等於是朝廷給他們開路。
“大孫,你可知曉在咱們大明,現如今有多少世襲公侯之家。”朱元璋開口問道。
朱英把侯爵也納入進來,當然也是做了功課,回道;“大明開國至今,加上追封在內公侯一百零四人,胡惟庸案爵除二十一候,目前尚且有公侯八十二家。”
朱元璋接道:“所以大孫是要封八十二國出來?周朝才封七十一國,大孫這是要比周朝還要多十一國啊。”
說著說著,朱元璋自己都笑了。
朱英也跟著笑道:“如果這八十二家公侯都能達到封國的要求,那麼咱們大明的版圖,要遠遠超過成吉思汗了。”
“大明的百姓去到外面,不需要去學什麼土著的語言,各處都是說漢語。”
朱元璋沒有理由拒絕了。
把冊子收起來放在書案上說道:“行,既然大孫有這個想法,咱也不攔著,左右都是在外邊打仗,也影響不到咱們大明來。”
“這冊子咱先讓各部尚書去研究一番,也透過他們之口,把訊息透露出去,接下來就是看是什麼反響了。”
朱英回道:“訊息傳出去後,或許他們會比我們更加著急。”
爺孫倆相視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