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
朱英的冊子很快就傳到了內閣。
現在的內閣基本上是以各部尚書為主成立,負責處理各項政務上的事情,但是唯獨在兵權這塊不劃入內閣管轄。
內閣並非是朱英組建,而是在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的時候就成立了,朱英做的是把大部分屬於皇帝的權力下放給內閣成員,並且對內閣的職權進行改革。
現在大部分的事情,都是朱英或者朱元璋直接丟給內閣去處理。
反正處理不好就拿人問責。
其他的時候一般就是透過總理出來的資料,看整個國家的財政和地方情況。
這樣的治國,顯然讓朱元璋和朱英兩個人都要輕鬆不少。
而內閣在接到朱元璋丟過來的冊子後,幾乎是掀起了一場大風暴。
“這,陛下怎會有如此想法。”
茹瑺是第一個看完的,看完之後整個人都驚呆了。
“此訊息要是傳出去,整個京師怕是都要被撼動起來,我等是否要勸諫陛下一番,這必然影響我大明國本啊。”工部尚書沈溍憂心忡忡的說道。
他的話也得到了在場各部尚書的首可。
唯獨劉三吾緩緩搖頭。
“不知劉尚書這是何意。”沈溍當即詢問道。
現在已經不是六部,教育部的劉三吾也是尚書,自然在內閣之中。
其實哪怕是最初的內閣,翰林院許多大學士也是參與的。
“這等驚天駭世的想法,以我之見,大約不是出自陛下之手,而能夠讓陛下拿來內閣商議的,也就是隻有太孫了。”劉三吾說道。
這話讓眾人的臉色變了又變。
涉及到太孫,事情就要複雜許多。
現在名義上內閣受陛下節制,實際上大小事務只要是太孫開了口,陛下那邊基本上都不會有什麼異議。
現在大明發展成目前的樣子,九成的功勞都是在太孫身上,哪怕再是荒唐的事情,也沒有人敢去阻止。
“如果是太孫的意思,我們應該還是慎重商議一番才是。”吏部尚書詹徽張口說道。
這個老狐狸,最是懂得明哲保身。
要知道內閣的議事,都是在宦官的監督下進行,也就是他們的話,都要被記錄在冊。
只不過一般的事情也就算了,這涉及到封國之事,大家說話都變得非常謹慎,誰也不知道陛下對此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