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就算整個高麗都歸於大明瞭,他們王室的稱號也不會廢除,而李成桂,那是要奪取他們王室之人,這概念完全不同。
原先就跟個傀儡一樣,沒有什麼權力可言,一旦被李成桂篡位,後果可想而知。
所以選擇就變得簡單許多了。
李成桂在面對姚廣孝的時候,還能有幾分還手的力氣,但是面對寧王朱權,可就真的束手無策了。
並非是說朱權要比姚廣孝更加聰明,政治手段更加強硬。
是他作為大明皇子,這地位身份給李成桂的壓迫感。
且說現在的李成桂只是權臣,還沒有奪得王位,哪怕是真已經奪取了王位,面對朱權也要弱上三分。
藩王跟藩屬國之間,很多程度上取決於宗主國的強弱。
宗主國強,則藩王強,藩屬國弱。
宗主國弱,則藩王弱,藩屬國強。
現在大明統御四海,威懾天下,擁兵兩百餘萬,這等強悍程度在整個中原王朝的歷史中,都是非常罕見的。
是以周邊小國對於天朝上國,那當然是小心翼翼,服服帖帖,不敢有任何冒犯的舉動。
名義上,藩屬國為宗主國之臣子。
在這種情況下,寧王朱權在高麗的日子就非常好過了。
不過他也是帶著太孫的要求來的。
朱英沒有想著一次性就把高麗完全收歸入大明疆域,而是先讓朱權多多在高麗開設漢學堂,傳播漢語漢字。
這個時期的高麗,還沒有自己的文字,全都是說漢話,寫漢字。
之所以開設學堂,也是為了打破高麗貴族對知識的封鎖,讓普通人也能有接觸知識的機會。
高麗世家的情況,可比大明要更加嚴重,他們的等級制度更加的森嚴,上位者對下層的剝削強度很大。
這種情況,哪怕是延續到後世,高麗都一分為二了,也沒有出現變化。
朱英很清楚,如果從世家的角度去入手高麗,那麼只能短暫的得到高麗,這些世家最是喜歡叛亂無常。
奪一地易,奪民心難。
因此他只能暗中推動對高麗社會結構的衝擊,使其發生巨大的變化,而後引導融入到大明中來。
這樣的高麗,才會真正的成為大明一份子。
作為寧王,他在高麗各地去開設漢學堂,那些世家之人也只能是乾瞪眼,沒有任何辦法。
即便因此很多世家倒向了李成桂,朱權也不在乎。
畢竟,高麗太小了。
大明隨便出動幾萬軍隊,帶上足夠的火器,就能直接奪取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