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彈丸之地跟大明對比,完全不在同一個檔次。
朱英當初放棄高麗,而選擇要去安南發展,也是因為高麗的侷限性太大,不管怎麼去發展,也只能是這個樣子。
年底。
從九邊到京師的火車,基本上已經是開通了。
朱權之所以能夠最快抵達京師,也是因為火車的關係。
坐在火車上,感受著這無與倫比的速度,朱權整個人都一直處於震撼興奮之中。
‘難怪太孫敢於北伐,有這等社稷神器,完全解決了兵力跟後勤的問題,草原拿什麼來抵擋。’
‘明年北伐,必然是我大明大勝。’
說是三五日的功夫,實際上從朱權搭上火車到抵達京師,還是用去了將近七天的時間。
火車並非是直達京師的。
就現在的工程技術,還無法鑿山開橋。
因此鐵路的路線,只能是以平原為主,遇上大河就下車乘船,然後再從河對面重新上火車。
不過即便如此,對於整個大明來說,也是絕對不可思議之事。
朱權抵達京師的第三天。
朱高熾跟朱允炆也到了。
他們乘坐的並非是常規船艦,而是大明的蒸汽鐵甲船。
在大力發展鐵路的同時,蒸汽鐵甲船的發展也沒有停下,受限於石炭的問題,因此蒸汽鐵甲船是以站點的方式進行移動。
在占城以北接近安南的新港口,就是蒸汽鐵甲船的補給站點。
這裡每日都會運送大量的石炭過來囤積補給。
為了節約石炭,正常情況下蒸汽鐵甲船是不會經常往來安南占城於大明的。
朱高熾和朱允炆作為皇孫,當然是有資格乘坐。
坐上蒸汽鐵甲船的朱高熾跟朱允炆,感嘆震撼之際,同時對太孫的敬畏更甚了。
朱高熾還好,他雖為燕王世子,但實際上沒多大野心,性子純良仁厚。
朱允炆心裡的小火苗,還沒開始燃燒,就被掐下去了。
因為長期生活在占城,即便冬季也是炎熱,因此剛到京師的朱允炆沒適應寒冷,一不小心就感冒了。
期間朱元璋還專門過去了探望過。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自己的親孫子,也是老大的種。
四大藩王抵達京師的時候,已經是正月底了。
令旨雖然是年前傳過去的,但從倭國抵達大明,沒有火車也沒有蒸汽鐵甲船,也就只能是以目前馬車速度趕路,將近一月已經是很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