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主招入謝家已經二十多年了,少家主等於是他看著長大的,自然瞭解主子的脾性,可自從遭遇了那個奇怪少年以來,主子行事變得越來越陰鷙狠戾,當前雖然背對著他,但仍能感覺到主子的面沉如水。
其實登堂入室的不同武夫都有相同的感悟,武道一途,心境其實比品級還重要,一旦心境受損,被人種下心魔,日後一定會留下巨大的隱患。
謝鎮開啟竹筒,取出裡面的密信,字數不多,僅有兩字:未果。
輕輕抬手一揚,小竹筒被拋入滾滾元江,一片水花都沒濺起來。
身後默然佇立的陸百穀感受到一股熟悉的寒意,是身前那位主子止不住的濃郁殺機。
———————
吳冕和胖子轉入山路走了好遠,天色逐漸入夜,胖子一邊走一邊唾沫橫飛地說起自己在渡口如何大顯神威,殺得聚星門人仰馬翻,屁滾尿流,把一路上默默想事情的吳冕吵得夠嗆。
胖子見他默不作聲,就一邊說一邊還忙不迭叫吳冕看他不知是回味還是幻想的招式。
吳冕終於忍無可忍,翻了個白眼道:“看你事後說得神功蓋世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多厲害,你自己問,我把你從人群裡提溜出來幾次了?要不是我,你這會兒胖子都被砸成瘦子了知不知道?”
胖子聽罷一愣,臉上紅了一陣,死要臉皮說道:“我這不也是顯得你更厲害,好讓你在那女子眼前出出風頭嘛,好傢伙,殺個七進七出也從沒看你拔過劍,你更牛行了吧。”
吳冕一笑置之,那女子出手狠辣來歷不明,當下百般思索實在沒有意義,索性不去計較,日後多留心便是了。
師父張宗舟有一次私底下曾經跟他提過,心境是一種理不清道不明的東西,練武之人的心境其實猶在武道修為的品級之上,意隨心動,心之所至,力之所及,便是此理。
那會兒學游龍劍法的時候,吳冕掃葉撞鐘一直不得要領,對師兄宇文丹青說的游龍劍最重劍意摸不著頭腦,師父便教他閉鞘養意。
年輕時候的張宗舟當年就是三清教的翹楚,江湖上有名的劍道新秀,就曾閉鞘養意整整三年,行走江湖屢次身陷險境卻始終未出一劍,被不明所以的江湖客恥笑了整整三年,連累得宗門都被江湖笑稱三清無劍。
後來在那次聲勢浩大的圍攻魔道的盛事中,張宗舟一人對決魔道三位護法神官,深陷絕境,眾目睽睽之下終於拔出鞘中劍,那一劍的風采,閉鞘三年的磅礴劍意,竟生生截得浩蕩元江斷流整整一刻鐘,引得天上驚雷咆哮不止。
自打那一天起,再無人說他浪得虛名,也再無人笑三清無劍。
一劍截江引天雷,江湖敬稱道劍仙。
也是從那一天起,江湖上人人都像回過味了,各自有樣學樣,手裡兵器有鞘的閉鞘,沒有鞘的兵器裹上一層布,依葫蘆畫瓢地也開始養意。還別說,那幾年各個城裡鎮裡的風氣都好多了,能動手的都別拿兵器,見血都少,免了官吏衙役們許多忙碌。
再過幾年,人人發現閉鞘還是那個閉鞘,可卻沒人能變成那個道劍仙,也就悻悻作罷。
張宗舟回憶時笑道:“世人只學了個形似,沒有琢磨出深層的意味,在一次次險境中錘鍊心境神意,以對手的劍意養劍意,以殺意養劍意,以絕境養劍意,最終蓄力遞出的那決死一劍,才算是真正領悟了意這個字。”
武道修為的品級境界有高有低,參差不齊,並無絕對。只要心境紮實,意氣充沛,一個三品實力的武夫使出具有二品實力的一劍,也不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