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閱卷的老師,手裡面握著決定權的人,不少人是被曾經打成過右派,什麼苦沒有吃過,什麼罪沒有受過,還會害怕什麼嗎?當年,都勇於一個“敢”字,難不成,現在就不敢了?
他們一個個地認真負責,為國家選拔人才,那都是帶著使命感的。而參加高考的考生當中也不缺那種等著接受國家和人民對自己嚴格挑選的念頭。
馬雲爸爸考了三次,最後才考上今天的一個二本師範院校,還是別人當年沒有招滿,降分錄取了。為此,說明了馬雲爸爸的運氣真的很好。
在當時,許許多多地人是以高考為業,想要藉此改變自身,家庭,乃至家族的命運而不得。這自殺率也是槓槓的。
說什麼孩子的學業壓力大,有的割腕了,有的跳樓了,有的上吊了......減負,減你妹,連這一點苦都受不住,將來能幹什麼事情,幹什麼大事兒。
減負的結果就是讓老百姓家出身的孩子,不但變得越來越蠢,世世代代地被他人好好地奴役,而且連唯一的自下而上的捷徑都要被剝奪掉。
反之,中上階層出身的孩子,一個個誰不是策馬加鞭的還在不停的加碼,甚至連孩子本人還主動要求加大力度。
他們想要和更加優秀的人展開競爭,既然選擇了走這一條路,那麼就要做好心理準備,根本就不是一般人走得起的。
中下階層人家的孩子,一個個普遍進入到二,三本的院校,而中上階層人家的孩子,普遍進入到一本院校。
各大企業,連馬雲爸爸的公司,都不招收非985,211的管培生。連他本人當年也不是這樣的大學畢業的,也不要。
那麼,就意味著不是非重點高校吹噓的什麼狗屁高就業率,而相當多的大學生是畢業就失業。
即便就業,不是家裡面幫忙找的,就是運氣不錯,能力也不錯的,從而找到了一份過得去的工作。
至於剩下的,找到了一份工作,前途是基本上沒有的,收入也是微薄的。在一,二線大城市,恐怕每月交了房租之後,連吃飯都成問題了。
既然一,二線城市生活如此艱辛,那麼去三,四線城市。恭喜你,你會發現在這些地方連活命都難,難,難。
只要是有一些體面的工作,沒有任何當地背景的人,基本上就不要想了。除非你的能力確實強,才會用你。
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總是公平的吧!確實是,只不過是十之八九都停留在冷衙門的幹活兒崗位上面。
如果你想進熱衙門,就算有空缺,也不會拿出來。等到本單位某個人的孩子或者親戚,關係戶什麼的要考,才會拿出來走一個公招。至於其它的,真不能夠說得太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