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衛軍、營衛軍、警衛軍現役官兵是包吃包住,軍糧直接由後軍都督府軍糧局,與中糧集團對接後,下撥到團一級。
所以現役官兵的糧餉三分之二發錢,直接發到各自銀行賬戶裡。多出來的糧食折算發糧票,給家眷買米麵。
而翼衛軍、肅慎和索倫營屬於大明軍隊中,非常特殊的一部分,類似於衛所制,給一定數量的牧地農田,自給自足,但每年有部分津貼,用於兵甲武器的維護和更新。
戎政系統中糧票實發的,多半是文職官吏。
他們主要是中樞和地方戎政部門負責案牘庶務的官吏,都有軍階,等同於官階,然後按軍階發放俸祿,按職位發放津貼。
張居正還在繼續說道。
“勳貴、世職、官吏俸祿津貼合計四千一百七十九萬六千五百圓,宗室、蒙古左右後翼侯伯、千戶、百戶俸祿津貼,計六百六十七萬圓*。
其中也是三分之一折合糧票,分別計一千三百九十三萬圓和二百二十二萬五千圓,實際支銀錢二千七百八十六萬六千五百圓和四百四十四萬五千圓.”
眾人紛紛對視一眼,對這些勳貴和世職表示羨慕。
勳貴和世職,是指封爵、勳位以及世襲武職。
封爵分兩種,一種是外戚被封爵,按照世宗皇帝定下的“真祖制”,只封一代,不能世襲罔替。
一代之後,沒了就沒了,頂多皇上開恩,念及先祖恩德,賜個勳位或閒散武職,一般也都是再一代而除,以後是守著封爵時恩賜的田地過日子。
另一種是軍功封爵、勳位和世襲武職。
勳位和世襲武職,需要子嗣在軍中任職出力,才能一直延續下去。
軍功封爵則是世襲罔替。
羨慕是羨慕不來的。
外戚封爵,人家是命好,投胎技術高超。
軍功勳貴勳位和世襲武職,更不用羨慕,人家是拼著性命掙來的,是血酬。
不過現在很多勳貴日子也難過。
勳貴除了有俸祿,以前靠田地,還有經商、開礦和其它亂七八糟各種收入,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快樂無邊。
自從嘉靖四十二年以後,部分勳貴和新封勳貴一起,上了萬曆帝的船,富得流油。
其他勳貴就跟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光靠田地掙不到錢。
開礦?私挖西山煤礦的那幾位勳貴,褲子都虧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