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官不聊生了!
現在也不是隆慶年間和萬曆元年。
而今的大明官員隊伍,經過考成法等多次鍛打淬鍊,算得上一支合格能用的隊伍,也能勉強應對目前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請海瑞上神臺,彈壓四方鬼祟,完全夠用了。
可要是把王一鶚這個殺神也擺上去,這支好不容易才錘鍊出來的官員隊伍,可能會被錘散。
適得其反!
明白了這個道理,沈永珍馬上猜到:“王督會出任刑部尚書。”
潘應龍和南宮冶點點頭。
沈永珍又問道:“那皇上會讓誰接任吏部尚書?”
潘應龍和南宮冶笑而不語,有小吏在門口稟告。
“府尹大人,通政使曾大人求見。”
“這麼晚了,曾三省有什麼事找本官?”潘應龍詫異了一下,隨即說道,“快請進來。”
南宮冶也叫來雜役,把桌子上的飯菜都收拾乾淨。
過了一會,曾省吾被帶了進來。
見過禮後,曾省吾瞥了南宮冶和沈永珍一眼,說道:“潘府尹,張相托學生給你捎來一句話。”
潘應龍右手隨意指了指南宮冶和沈永珍,“三省兄但說無妨。”
既然你不介意,那我也不介意了。
“潘府尹,張相說,他全力支援你出任吏部尚書。”
潘應龍一愣。
南宮冶和沈永珍也愣住了。
雖然說吏部尚書一職,肯定是由皇上乾綱獨斷,但身為內閣總理的張居正竭力反對,這事就不好辦。
不管如何,吏部總歸是內閣的六部之一,內閣總理的話語權擺在那裡。
張居正如此表態,意味著潘應龍出任吏部尚書,掃除了最大的障礙,絕對是利好訊息。
可張居正為什麼要這麼做?
潘應龍的目光在曾省吾的臉上轉了幾圈,腦子裡靈光一閃,突然悟到了。
“這次大好機會,張相有安排三省兄去哪裡?”
曾省吾在來順天府的路上,也琢磨出老師張居正的心思。
江蘇是新黨的勢力範圍,更是新黨潘系的根據地,自己要想在江蘇布政使任上做的安穩,做出成績來,必須獲得他們的支援。
所以老師才派自己來向潘應龍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