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也早早跟各方勢力的大佬們透過氣,用意很簡單。
你們各派系自己內部趕緊協調好,有什麼訴求私下跟朕說,朕權衡利弊,好生斟酌下。
派系內部怎麼協調?
令史們奉命私下交流一下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沈永珍和許國私下交流就很正常。
先互相摸清楚底,大佬們再出面正式商談,把自己的訴求擺出來,討價還價,派系領袖再居中協調。
內部商量好了,再去跟皇上說。
要是還像以前,大家為了爭奪各自的利益,在廷議朝會上演惡狗爭食,皇上一個都不給你們。
新黨領袖原本當仁不讓的是胡宗憲,自從他中風後,大家公認是譚綸。
不過隨著大佬們逐漸變老,新黨新一代的中堅力量,分別團結在王一鶚和潘應龍的身邊,形成了兩大派系。
王派跟軍隊和勳貴們的關係非常密切,大家都認為王一鶚是將來接替胡宗憲和譚綸的最佳人選。
潘系跟少府監,跟工商實業集團關係非常密切。
大家都認為,潘應龍以後可能會執政內閣。
但是現在一切都還不是定數,需要爭的大家還是要卷著袖子去爭。
這一次百官大調整,新黨內部既有爭鬥,也有團結,畢竟還有譚綸在上面壓著。幾位老一輩大佬,中生代大佬王一鶚和潘應龍等人,互相之間也沒有什麼杯葛怨恨。
“千鶴,你繼續說。”
“府尹,屬下把許維楨的話,在心裡仔細琢磨了一下,覺得方天官接任霍公的機會最大。如此一來,吏部尚書不就空了嗎?
所以屬下猜測,皇上會不會讓王督接任吏部天官?”
“不可能!”潘應龍斬釘截鐵地說道。
“為什麼?”
潘應龍轉頭看著南宮冶,指著沈永珍說道:“南宮,千鶴好歹也是你半個學生,你給他開開竅。”
南宮冶笑著說道:“好。海公出掌御史臺,有心人大家都有數的。海公什麼脾性,大家心裡更有數。
以前張相的考成法,只是給百官立規矩。今後海公出掌御史臺,就是手持鋼鞭鐵錘,要讓百官守規矩。”
形象!
想起海瑞那張黑臉,問心無愧的沈永珍心裡也哆嗦了一下。
“王一鶚再出任吏部尚書,那真是不給大明百官們一點活路了。”
海瑞眼裡容不下一點沙子,而王一鶚可是真敢殺人的。
這兩人一個負責監察百官、彈糾官紀;一個負責考成百官、遷黜銓政。對於大明百官來說,就等於黑白無常上門。
一個在前面拿著放大鏡找茬;一個在後面拿著大砍刀,找到茬了就是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