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六十四章 瓷胎竹編(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四章 瓷胎竹編(3) (1 / 3)

在英文單詞中,“CHINA”這個單詞在釋語中代表了兩種基本的含義,即“中國”和“瓷器”。而人們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等字句來讚美瓷器,無疑是研究者和欣賞者對中國瓷器的高度評價。

很顯然,瓷器是中國的文化特產,也是我國傳統工藝品中的精品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工藝美術深遠的歷史文化。在中國傳統的文人畫裡面有“四君子(梅蘭竹菊)”。

竹子作為歷來堅韌品行的代表,虛心勁節,歷來被文人所喜愛並被賦予了君子的品格。竹子挺拔清秀,竹絲細韌,編織出質樸、簡約、典雅的紋樣。

竹編藝術是傳統的竹製品之一,它是以竹子為原料,編出各種花紋圖案,製成各種工藝品的形式。瓷胎竹編又稱“編篾扣瓷”,“精選料、特細絲、緊貼胎、密藏頭”是瓷胎竹編的藝術編制特色,竹絲隨胎而立,竹絲接頭圓潤、和諧,經蔑緯絲流暢、連貫、結構緊湊,天衣無縫,渾然天成。質樸典雅的圖案與編織結構體現了中國淵源的歷史藝術文化。

“中國的竹編在四川,四川的竹編在青神。”四川省西部青神縣平樂鎮有著“中國竹編藝術之鄉”之稱,在青神鎮的竹編老藝人,纖長而細韌的竹絲在他們手下塑造,一個個工藝精美的成品就出現在他們手中。酒具、茶具、花瓶及文房用品等造型各異都是他們的主要產品。

一、瓷胎竹編的背景

瓷器與竹子,在國粹之中佔據了重要地位。人們對這兩種文化藝術代表形式一直進行著探索與嘗試,終於在清朝末年,四川崇州人士張國正“異想天開”,抽絲剝繭,柔韌無骨,使得竹編技藝從“無胎成型”變成“有胎依附”。

四川是瓷胎竹編的生產基地,成都地區是其中規模和質量都比較優越的產地。瓷胎竹編工藝品以獨特、精細見長,具有“精選料、特細絲、緊貼胎、密藏頭、五彩圖”的技藝特色。

由於時代變遷,文化轉移,編制技術經歷的幾個朝代,幾經流離,經過近現代以來的發掘探索,逐漸恢復了生產,在國際上也逐漸嶄露頭角、凸顯地位。

1916年,瓷胎竹編手工藝品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參展榮獲銀獎,建國後,瓷胎竹編手工藝品作為中國文化特色的代表多次參加國外展覽,榮獲多個獎項,並作為國家代表交流之間的禮品贈送,作為地域代表,被譽為“東方藝術之花”。

二、瓷胎竹編的工藝美與價值

經過歷史長河的流淌和歲月的積澱,在一代代手工藝人的努力探索和傳承發展下,竹編工藝品從民間生活用品逐漸美化,被大家欣賞,成為民眾生活中重要的手工藝品,長期供人們觀賞與使用,其中,部分精緻而細膩的高檔產品就被王公貴族收藏和把玩。

竹編編制工藝多樣化,造型極富民族特色,裝飾花樣具有構成形式感與節奏感,具有強烈民族文化的獨特審美特徵和價值。

(一)實用價值

民間工藝品均是由勞動產生,在勞動的過程中從實用價值轉變為美的享受。民俗文化就是從實用中逐漸提煉出來的,是此類文化創作產生的動力。

所有的藝術都源於生活,竹編是以使用功能為前提的,起初,人們將竹編編成一個託的形式包在酒罈等瓷器的外面,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四川崇州人張國正在竹編的基礎上創作了有胎竹編,後人經過不斷地發展,形成了現在的瓷胎竹編。瓷胎竹編的前身只是為了保護瓷器不被損壞而被創作出來的,而這種保護不僅僅是在單個方面更主要地體現出美的價值。

瓷胎竹編透過竹編依附於胎底的表面,依據胎底的造型和結構編織而成,這樣就在胎底形成了一層保護層。

由於竹子韌性比較好,所以在瓷胎竹編使用過程中,遇到磕碰及跌落的情況,外層的竹編能起到較好地緩衝作用,有效地保護了裡層瓷胎的安全;另一方面,竹子自身的導熱性很差,如果瓷胎內放有較熱的東西時,徒手接觸很容易被燙傷,為了避免這不必要的傷害,可以在瓷胎外層加上一層竹編,這樣就不用擔心被燙傷了,還能起到保溫作用。

竹編的以上物理特性,使得竹編更具有符合現代人的使用方式,也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特徵,其藝術特徵與實用價值共存,讓其在發展的方向上更具有社會潛力。

(二)造型之美

瓷胎依據內胎的造型進行創作,給人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造型的多樣化也給瓷胎竹編的發展帶來多樣性。而竹子的自身特點決定了竹編產品是圓潤光滑的,給人以柔和親近、圓滿之感。

瓷胎竹編的創造線條經過多次推敲總結,以圓形為主。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圓代表了一種和諧美滿的意思,中國人對於圓形的器物都有一種思想上的寄託與安慰,而圓形也給瓷胎竹編帶來了儲存和觀賞上的價值。

這種圓潤的美感拉近了人與器物之間的距離感,讓人有迴歸自然的釋然。

目前,常見的瓷胎竹編造型主要有瓶、壇、盒、屏等,其中花瓶類尺度多變,瓶高小至5cm,大至2m圖案有的素雅,有的繽紛。瓷胎竹編的造型透過其依附的瓷胎展現出各種各樣的造型,但總體呈圓潤、平滑的姿態。

(三)圖案之美

竹編是依據內胎的造型帖服纏繞,在編制的時候透過不同的手法與技巧,形成不同形式的幾何紋樣與繁複的圖案。因為竹子柔韌特性的限制,竹編的花紋大部分是有規律的幾何紋飾。

透過這種規律性的編造,形成了樣式獨特的節奏,花紋的形式感與中國民俗美感相互傳承,給人一種自然法則美之感受,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勞動藝術。

隨著近現代科技的發展,給編制顏色之上帶來了更大的突破,圖案的複雜程度也有了質的飛躍,動植物等在編制上色彩有了更加豐富的變化,在視覺上多了層次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