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六十四章 瓷胎竹編(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四章 瓷胎竹編(2) (2 / 2)

跑遍了眉山所有膠廠,張德明終於在成都的一家膠廠找到一種膠水解決了問題。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太好了。”愛馬仕相關負責人在看了他們的最終作品時,眼中閃過一絲亮光。這距離最初提出合作,已整整過了3年。

張德明的竹編要求非常苛刻:瓷胎竹編都是節選長66厘米以上,沒有劃痕的兩年青壯年竹,每100斤原竹只能抽取8兩,真正的“經篾薄如綢,緯絲繃如發”。

即使3年才做出讓愛馬仕滿意的產品,張德明也沒有放棄。“我做事,不做則已,要做就做到最好。而且能與這樣的大品牌合作,本身就是一種吸引力。我想讓中國竹編藝術真正登上大雅之堂,把竹編藝術推向一個高度。”

曾有一次為愛馬仕提供瓷胎竹編,因為0.43毫米的竹絲錯用成了0.45毫米,造成150個盤子全部不合格,損失了20多萬元。

因為這種苛求,張德明與愛馬仕品牌保持了長期合作的關係。現在張德明有20多個竹編師傅,每個師傅一個月只做得出一套作品。

國際竹藤組織總幹事費翰思看了他的藤編作品後,寫下一句話:“你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藝術品。”愛馬仕執行總裁還私人收藏了他編織的兩套“橋”系列竹藝茶具。

除了和愛馬仕合作,張德明還自創了自己的竹編品牌“竹福”。“這樣我可以按自己的想法來創造作品,也能擁有自己的品牌。”

看著眼前一件件竹編藝術品,張德明談起未來的設想:很多年前,中國瓷器走進了歐洲上流社會,如今我想讓中國竹編瓷器再次躋身世界。

當傳統的竹背篼竹扇子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時,竹編該如何與這個時代親密接觸?

走進青神,農家房前屋後,溝邊坡上遍佈竹子,城市建設也融入大量竹元素,路燈是竹,建築是竹,不斷提醒著人們“中國竹編藝術之鄉”的存在感。

採訪中,青神縣竹編產業園區管委會黨工高官、主任楊燕強說到一個觀點:如果只是延續傳統做法,這個產業必定面臨滑坡的風險。轉型勢在必行。青神使出幾個招數:一是與高階品牌嫁接,比如與愛馬仕的合作,比如為宜家生產燈具;當傳統的竹背篼竹扇子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時,竹編該如何與這個時代親密接觸?

走進青神,農家房前屋後,溝邊坡上遍佈竹子,城市建設也融入大量竹元素,路燈是竹,建築是竹,不斷提醒著人們“中國竹編藝術之鄉”的存在感。

採訪中,青神縣竹編產業園區管委會黨工高官、主任楊燕強說到一個觀點:如果只是延續傳統做法,這個產業必定面臨滑坡的風險。轉型勢在必行。

青神使出幾個招數:一是與高階品牌嫁接,比如與愛馬仕的合作,比如為宜家生產燈具;二是瞄準國際市場,比如中國竹藝城創始人陳雲華專門針對國際市場推出竹編女包,售價不菲;三是構建電子商務渠道,在淘寶開設青神竹編店,集中所有竹編企業;四是培育新產業,從單一竹編拓展到竹傢俱、竹建築、竹紙巾。

青神縣高官胡國民則多次提到“想象”這個詞。他說竹對中國人來講是一種氣節,一種精神,而且生長週期短,綠色環保,因此做這個產業需要想象,從文化中挖掘財富,從創意中萌生靈氣。政府要做的就是營造大氛圍,打造“半城山水半城竹”的意境;發展大借力,7月10日,與浙江安吉江南竹子研究設計中心簽訂合作協議,每年20萬元,該中心負責設計20個青神竹編產品;人才大培育,引入成都藝術職業學校開設竹編專業,今年將招收2500人;品牌大營銷,將承辦2016年舉行的第九屆中國竹文化節。

讓傳統工藝成為時尚的締造者,需要想象,也需要實幹。青神竹編正謀劃來一場越傳統、越時尚的轉型。

在四川渠縣,一根根比頭髮絲還細的竹絲,經工藝大師劉嘉峰巧手編織後,能做成各種精美的竹編陶瓷工藝品和字畫工藝品,栩栩如生,韻味十足。

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劉嘉峰形成了以“提花編織法”和“以竹作畫”聞名的劉氏竹編工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年近古稀的劉嘉峰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手藝讓傳承新生。

這個產品叫做瓷胎竹編,顧名思義,裡面是瓷胎,外面是竹編,有茶杯、還有茶具、甚至咖啡具,這些都有。這是竹編字畫,它是先把畫稿整理出來,然後根據畫面編織出來。

在距離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工藝美術廠,隨處可見正在製作的竹編工藝品,說起這些,劉氏竹編創始人劉嘉峰滔滔不絕。

劉嘉峰可以說是和竹子打了一輩子交道,6歲起自學竹編技術,1972年,他發明了獨具特色的竹編“提花編織法”,1980年,他又首創了竹編字畫,還陸續開發出提花瓷胎竹編,雙面竹絲編、竹編臺屏等系列竹編工藝新品。在他的陳列館裡,擺滿了三十多年來創作的上千件精美的竹編作品。

這幅是富春山居圖,我把兩幅接在一起,這樣編了一幅完整的富春山居圖,全長有7米多長,我和三個工人在一起一共用了兩年時間,這個是竹編字畫裡比較典型的,這邊這件是瓷胎竹編裡的精品,是彩色竹編,叫梅瓶,它就像淺浮雕似的,花瓶非常美。

劉嘉峰說,這些竹編凝聚著自己的心血,要當作寶貴的文化遺產傳承下去。除了創作,劉嘉峰還帶出了很多徒弟,如今徒弟們也已經有了自己的徒弟。2008年,由劉嘉峰首創的劉氏竹編被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如今,劉嘉峰已經年近古稀,除了潛心創作與設計,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探索如何傳承、保護渠縣劉氏竹編和培養接班人上,他要讓渠縣劉氏竹編永葆青春和活力。

我的願望是把手藝傳承下去,培養更多的接班人,製作更多的好的作品,修建一座竹編博物館,把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瓷胎竹編是以瓷器器皿為胎,用纖細如發的竹絲,柔軟如綢的竹蔑,依胎編織而成。瓷胎竹編工藝品的編織程式較為複雜,基本包括從起底、翻底、翻頂、鎖口等工藝流程,必須是有經驗藝人做到眼、手、心合一,每一個工藝品在老藝人的手下嚴絲合縫、毫無差錯。

竹絲接頭圓潤、和諧,絞絲、疊絲等手法錯誤基本不存在,經蔑緯絲流暢、連貫、結構緊湊。竹編在編制與紋飾的構成美感,在美學與工藝美術等都有重要的研究價值。隨著人們對於精神文化的追求,瓷胎竹編的經濟價值也越來越高,在文藝市場中所佔據的市場份額也逐漸增大,市場潛力和“非遺”價值都亟待關注和深入研究。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