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六十六章 手工核雕(4)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六章 手工核雕(4) (1 / 2)

因為,這不是工業化生產,而是用一雙肉手一刀一刀刻出來的,入木三分,刀刀見功夫,刀刀見心血。每件作品既是他精湛技藝的結晶,也是他對核雕藝術這門傳統工藝深情的體現。

所謂的核雕是指果核雕刻,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從魏學洢的《核舟記》我們至少了解到,明代核雕藝術在廣博與精細的結合程度上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水平。由於地域的差別,核雕技藝也分為南北兩大派,兩派之中又有很多小分支。

而“桃核趙”所傳承的閻良核雕正是屬於北派西安一脈。此脈可上溯到清朝同治年間的山東,斗轉星移、幾經輾轉,最終落戶西安。後經由著名核雕老藝人孫光明先生傳於趙秉科故而形成閻良一脈,閻良核雕主要以桃核雕刻為主。

之所以選取桃核雕刻,除了其質地堅硬、取材方便的原因外,就是其有驅邪除災的作用。其實,早在《山海經》裡就有神荼、鬱壘兩位神人在桃木下捉鬼的傳說,後來人們也有了過年時張貼桃符的習俗。

除此以外,藝人們也常用桃木雕刻各種飾品,供人們佩戴,以期能夠在一年中吉祥、幸福、平安。而桃核的質地極為堅硬,數百年不會破裂,佩戴的時間越長則會顯得越光滑。

“三分刻,七分工”,這是“桃核趙”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同時也在一刀一刀中踐行著它。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一套趁手的刀具是很難雕刻出好的作品的,每一件雕刻刀具都是這些核雕藝人根據數十年的經驗需要特製而成。

光刀的種類就有剜刀、刻刀、削刀、刮刀等區分,刀法更是有剜、刻、撥、挑、刮、削等十幾種之多。

光這刀法就夠複雜的了,不過相比起雕刻工序來說,自不可同日而語。由於核雕是在方寸大小的桃核上雕刻,所以它的工藝十分複雜、繁瑣,多達幾十道。

首先是選材,主要以桃核為主,需要紋路清晰、質地良好。選好之後還要對其進行認真清洗、消毒,為了防止桃核變形,還要放入鍋中蒸。

蒸熟以後,還需要對桃核的表面進行清洗,並一刀一刀剔除掉殘餘的果肉,以防蟲蛀,之後將其置於陰涼乾燥處晾乾。

然後根據桃核的特徵隨形取巧,進行構思雕刻,如果技藝嫻熟,自可“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如果技藝生疏,則需要用鉛筆勾勒圖形後再動筆。

即便是一個手法嫻熟的老藝人,在進行雕刻時也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必須達到眼、心、手合一的狀態,否則稍有差池就會前功盡棄。

更為繁瑣的是,在核雕過程中,為了保持紋理清晰,隨時要用桃核油進行刷洗。為了防止作品生蟲,在作品大致成型後還須將桃仁用細針掏淨。

然後要用砂紙對成型作品進行細緻的打磨,打磨完成後再用核桃油浸潤擦拭,一件作品經歷過這種種繁複的工藝流程才算圓滿完成。所謂“慢工出細活”,桃核本就是“細活”,如此雕刻它,就更是細上加細。

以“桃核趙”為代表的閻良核雕,近年來馳譽世界,國內外好評如潮。閻良核雕屬於立體微雕藝術,其長不盈寸、造型生動,於細膩中見柔韌,方寸間顯造化,真正顯示了佛家所說的“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

中國的哲學觀一直是天人合一,何謂天人合一?就是陸象山所說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正因為心包宇宙,所以才能在這方寸之間盡顯造化。閻良核雕除了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選材、工藝以外,最重要的特徵恐怕就是民間性了。

所謂的“民間性”就是說它的題材都是源於生活百態,人倫日用,將民間故事用核雕藝術表現的惟妙惟肖,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雖然取材於生活,但卻不流俗,而是在俗中見雅趣。

這也正契合了中國哲學“極高明而道中庸”的特點,就是在世俗生活中蘊含著天地境界,這種境界不是高懸於外的,而是表現在日用常行之間的,這也就是王陽明所說的“不離日用常行內,直造先天未畫前”。

閻良核雕的代表作品主要有《一百零八羅漢佛珠》、《長安八景》、《八仙過海》、《龍舟》、《漁家樂》等。整個桃核長不盈寸,每個人物則只有芥子大小,但五官清晰、栩栩如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