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六十六章 手工核雕(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六章 手工核雕(3) (2 / 2)

以往人們所瞭解的核舟表現的多是古代人物,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楊洪武雕刻的核舟“南湖紅船”把寫真肖像人物引入核舟創作中,寫實刻畫了黨的一大代表,展現了“日出東方、開天闢地”的偉大創舉,當為別開生面,既是古為今用,也是推陳出新,使古老的核舟藝術賦予了新的內涵。

核舟“南湖紅船”,橄欖核材質,楊洪武先生於2006年6月創作完成,2009年3月12日捐贈中國航海博物館。據悉,楊洪武此次捐贈的核雕除《南湖紅船》外,還包括《天后娘娘》、《鄭成功思念故鄉》兩件作品。

核雕這種精緻而小巧玲瓏的微型工藝品,只要雕刻者雕鏤技藝精湛,創作的題材符合當代賞玩和收藏者們的口味,又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品位,這樣的核雕永遠受人青睞和珍愛。

果核雕刻的主要工具為銼、鑿、鑽。銼有毛銼、光銼、圓銼。鑿刀有方鑿、圓鑿兩種。果核雕刻的工序是:

①用毛銼、光銼將果核進行初步加工。

②設計構思,並在果核上畫樣。

③用圓銼按畫樣進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

④用鑿刀雕刻細部,並以小方鑿刻畫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圓鑿刻畫嘴部等。

⑤磨光,上蠟。最後打眼,串連成念珠,或配以底座,作為欣賞品。

橄欖核雕顧名思義就是在小小的橄欖果核上雕刻出各種動物,人物的形象,其中以十二生肖的雕刻最具代表性。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各具情態,惟妙惟肖。還有十八羅漢、八仙過海、各種花鳥蟲魚等雕刻,刻的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獸、吉祥物等等,精巧玲瓏,是一種垂掛在衣帶或紈扇或繡袋下面的墜物,作為裝飾和點綴,亦可玩賞。

清中期始,核雕物品多用橄欖核和胡桃核雕刻,專門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裡摩挲把玩。用橄欖核雕刻的各種花船小船還可配上鏤空雕刻的象牙、紅木座架,陳設在微型博古架上欣賞。

核雕的主要工具為銼、鑿、鑽。銼有毛銼、光銼、圓銼;鑿刀有方鑿、圓鑿兩種。先用毛銼、光銼將果核進行初步加工,再設計構思,並在果核上畫樣。

經過了畫樣工序後,用圓銼按畫樣進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用鑿刀雕刻細部,並以小方鑿刻畫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圓鑿刻畫嘴部等;最後經過磨光,上蠟,打眼,串連成念珠,或配以底座,就成了欣賞品。

核雕藝人之核雕作品最早見著的則是明代魏學洢作《核舟記》一文。明人魏學作《核舟記》,描述明代天啟年間核雕藝人王毅(字叔遠所作橄欖核舟“東坡赤壁遊”,人物栩栩,舟棹如畫。

在橄欖核雕刻方面頗有影響的是在蘇州光福、舟山一帶;橄欖核雕刻成的各種圖案,多如真的一般無二,工藝相當精湛。

一雙巧手一個桃核,此人用六十年的時間傳承和守護著閻良核雕技藝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明代魏學洢的《核舟記》讓我們領略了一代奇人王知遠及其巧奪天工的核雕藝術。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明代魏學洢的《核舟記》讓我們領略了一代奇人王知遠及其巧奪天工的核雕藝術。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明代魏學洢的《核舟記》讓我們領略了一代奇人王知遠及其巧奪天工的核雕藝術。

斯人已遠,空留往事讓人們暢懷幽情。不過,薪火相傳,中國的古老技藝總是有一代又一代的匠人願意付出一生的時光去守護它、賡續它。今天雖然沒有了王叔遠,但核雕技藝依然在傳承。在西安閻良有一位叫趙秉科的核雕技藝傳承人,由於技藝精湛,被人們稱為“桃核趙”。

“桃核趙”祖籍陝西藍田,1943年出生於古城西安的一個藝人世家。他16歲時師從我國著名核雕老藝人孫光明和漆器老藝人楊尚武先生學習核雕和漆雕技藝,同時兼攻石、骨、木、篆刻等雕刻藝術。至今,他已經從事核雕藝術五十多年了,其作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並於2008年被陝西省政府評為陝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我們今天在急切地呼喚“匠人精神”,所謂“匠人精神”就是能守得住寂寞,執著、痴迷於一件事,每天重複著同樣繁瑣、複雜的工序但從不厭倦,並願意用一生去守護它、傳承它。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桃核趙”是一位真正的匠人,他痴迷於桃核雕刻,近六十年的核雕生涯,看似每天都是重複著同樣的工序,但每天對他來說都是新的,每道工序對他來說也是新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