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八十九章 椰雕(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九章 椰雕(2) (2 / 3)

歷史上,海南椰雕的珍貴,體現在傳統手工藝的技藝上。作為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椰雕是一門化腐朽為神奇的藝術,穿越時光阻隔,銘刻歷史之記憶,它不僅是工匠們世代相傳的謀生手段,還蘊含著瓊州獨特的人文氣息和深厚的文化內涵。

時至今日,海南椰雕雖然已輝煌不再,但民間手藝人依然默默堅守和傳承著這一雕刻技藝。

海口市美蘭區大致坡鎮金堆村委會美貼村是個美麗的村莊,村前池塘綠波盪漾,村旁村後古樹參天、竹葉青翠、椰樹成林。美貼村不僅是一個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的美麗鄉村,也是一個有著豐厚人文韻味的古村。在村內行走,處處可見數百年曆史的遺蹟。這裡有明代進士馮顒的故居遺址,也是清末愛國詩人馮驥聲的故里。

在村裡,隱居著一位名叫朱凡的民間椰雕工藝師,他以執著的匠人精神,憑著一把刻刀,詮釋著工藝人的匠心之美。

朱凡的椰雕工作室在一座瓊北傳統民居的院子旁,是個非常簡陋的棚子,室內到處堆著他的家當,棚子內外設有簡易的工作臺。就是在這樣簡陋的環境中,也絲毫沒有影響朱凡的創作熱情,他沉醉在自己的椰雕世界中,一眨眼就走過了20年。他說自己有個夢想,希望用一生的努力,做好椰雕,留存住這門獨特的技藝。

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朱凡,原本在銀行工作,後來轉行到旅遊企業。一次行走在海口街頭,買了一個椰雕工藝品,椰雕展現出來的精美技藝讓他為之著迷。

無意間與椰雕的邂逅,從此讓他與椰雕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了做好椰雕,他選擇遠離城市的喧囂,深居簡出隱於鄉村。他買回刻刀,從零開始,琢磨椰雕工藝,沉醉在自己的椰雕世界中。

朱凡與傳統的匠人並不相同,在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椰雕,並非師承,也非科班出生,憑著對椰雕的熱愛執著,一邊雕刻一邊學習,從書本上、從日常生活中去尋找靈感,靜心學習和體會傳統椰雕中的奧秘。

朱凡說,他回到鄉下,默默鑽研椰雕技藝,作為自己餘生的事業,內心裡曾經有過很多矛盾和困惑。首先需要克服的是沉澱住自己的心性,做到心無旁騖,甘於寂寞,鍥而不捨;平時還要不被雜事所擾,遵守著自定的作息時間,不管外面的世界怎麼變化。如果沒有客人的到訪,每天上午9時,朱凡就開始工作,每天製作椰雕超過8小時。

從選材、製圖、雕刻、拼接、拋光,直至一件椰雕作品的完成,朱凡總是做得一絲不苟,在他眼中,容不得一點瑕疵。每天在刀鋒上游走,手受傷是家常便飯。有的作品工藝複雜、耗時耗力,數月才能完成。雕刻過程雖然很辛苦,但看到自己一刀刀雕刻出來的作品,活靈活現地擺在自己面前時,心裡就有一種自豪感。

20年的孤獨修行,在方寸之間揮刀如筆,從工藝到藝術,他信步而過,終於摸索和練就了一套爐火純青的純手工椰雕工藝。

作為一名椰雕設計者和雕刻者,朱凡量料取材、因材施藝,把椰雕的自然之美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朱凡從拿起刻刀之時,就潛心鑽研椰雕技藝,從雕刻大師的作品中汲取營養,在學習傳統雕刻技藝的基礎上,博採眾長,不斷創新,漸漸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設計理念和加工製作椰雕的工藝——榫卯結構。

俗話說“榫卯萬年牢”,不用一顆鐵釘,僅靠榫卯工藝,便可做到扣合嚴密、間不容髮、天衣無縫,使用千年而依舊堅固美麗。凹凸之間,以製為衡,藏秀於內,歷經千年而日久彌香,這便是榫卯工藝的迷人之處。

榫卯是比漢字更早的民族記憶,蘊含了古代匠人的博大智慧,是中國傳統木藝的靈魂。數千年間,榫卯衍生出千百種花樣,被廣泛應用於建築、傢俱、玩具等多個領域。一榫一卯之間,一轉一折之際,凝結著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精粹。

朱凡在椰雕作品創作過程中精巧地運用榫卯工藝,透過椰雕構件凹凸部位的嚴密扣合,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從而起到連線、固定的作用。這個雕法難度很大,要克服一個易熱脹冷縮的問題,這是朱凡整個椰雕作品的絕妙之處。工匠工藝水平的高低,透過榫卯結構就能清晰地反映出來。朱凡運用榫卯結構製作的椰雕作品,滲透著自己的心血,充分展示了高超的雕刻技藝。

朱凡的椰雕工藝還運用了平面浮雕、立體浮雕、沉雕、透雕等多種雕刻手法,其雕刻的茶杯、茶葉罐、香爐、椰殼碗、酒盞等等椰雕作品,雕工細膩、工藝奇巧、小巧玲瓏、畫面雅緻,經久耐用,融觀賞性與實用性於一體。

更為難得的是,朱凡椰雕作品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椰殼材料的基本特徵,以傳統榫卯工藝製作的椰雕作品,是現今海南椰雕作品中特色最突出的純手工技藝。

手工的體溫,融入每一道工序,在隨時都可能會開裂的椰殼上展現化腐朽為神奇的雕刻功力。當一個個原始的椰殼在手中雕琢變成精美的藝術品時,令人叫絕。

醉心於椰雕手工藝的朱凡,雕花循夢,把人們對於吉祥美好的追求融入到椰雕作品中。

2018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海南賽區總決賽於7月28日上午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幕。作為嘉賓應邀參加開幕式的朱凡,現場展示了椰雕技藝和椰雕作品,並用椰雕葫蘆絲現場演奏,贏得了與會人員的掌聲。

正是對椰雕技藝的堅持,讓朱凡在這一路上收穫了各種認可。而他的椰雕作品也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對於慕名而來的學生,他總是表現出特別熱情,認真給學生講解海南椰雕歷史,展示自己的椰雕作品,儘可能地讓他們多瞭解海南這一特色技藝。

兩次到美貼村採訪朱凡,他給筆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可以用“驚歎”二字來形容。他所展示出來的,不僅是精湛的雕刻技藝,更是一種令人感動的專注的匠人精神。從零基礎起步,到現在一件件獨具海南特色的精美椰雕作品從他的巧手中不斷誕生,是默默堅守與砥礪前行的結果。

朱凡說,傳統手工椰雕製作工藝十分複雜,一件成型的椰雕工藝品的形成要經過選料、造模、雕刻、通花、鑲嵌、拋光、修飾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馬虎不得,稍不注意,就會前功盡棄。

一件好的椰雕作品,從選料開始,就要格外用心。椰殼是越老越好,裂的嫩的都不能用。不同形狀的椰殼,可以因材選用,設計出不同形狀的椰雕作品。這些都要靠雕刻者的悟性以及出神入化的技藝和創作靈感來完成。

朱凡平時是低調的,也是沉穩的,源於他始終對海南椰雕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以及椰雕的發展與弘揚,信心滿滿。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