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過後,幾乎家家牆上都掛著一串串麵塑。忻州一帶,在婚娶之日,男女兩家都蒸很多大“喜饃”。這些大“喜饃”,要擺在桌子上供人們欣賞、品嚐。
與此同時,還要蒸大“花糕”,有的地方習慣用十來斤麵粉捏一個“花糕”。這種花糕,以面作圓底盤,卷條邊緣為紋,鋪一層紅棗,上面再加上一層比第一層略小的帶花邊的面盤,上面捏上“魚鑽蓮”的浮塑,蒸熟後加色點染,供人們欣賞和食用,也可作為禮品饋贈。
忻州一帶的壽誕之期,也常蒸制“喜饃”。“喜饃”多以桃形為主體,上面加上各種寓意吉祥長壽的小裝飾物,點染色彩,做為“壽饃”贈送親友之用。
辦喪事時,當地人還要捏製一種在靈堂前面供奉的“小食兒”麵塑。這種麵塑捏成各種花果、小動物形象,甚為精巧別緻,有的蒸熟後點染,有的晾乾後點染。
在忻州地區的繁峙縣一帶,有一種以胖娃娃為題材的人物麵塑。同時,還有一種玲瓏小巧,不加點染顏色、白胖素雅的小麵人。這種小麵人,有著爬、臥、抱花、啃瓜的各種姿態。
有時,還將置其於染成大紅大綠的“大面花”之中。相傳,這類麵塑是當地群眾為上五臺山佛教寺院拜佛求子而專門製作的供品。忻州民間,還有著塑造生、旦、淨、末、醜等戲劇人物的人物麵塑,甚至拿到廟會的市場上出售。這種麵塑,製作也頗為精巧。總之,忻州麵塑各式各樣,五花八門,豐富多彩,成為民間具有審美情趣的藝術作品。
絳州,即今日新絳縣,是晉南平原上的一個縣份。這一帶歷史上盛產小麥,一直是山西省小麥、棉花產地。
所以,逢年過節,這裡的家家戶戶都要用上等的小麥磨成麵粉,捏製出千姿百態的麵塑歡度節日。由於這裡的麵塑注重彩色點染,花色絢麗,所以當地人稱之為“花饃”。絳州花饃,造型比較誇張,塑造造型別致,尤其以“走獸花饃”最為出色。
絳州城鄉,大部分家庭婦女都會捏製花饃,而且普遍都會捏製多種普通的造型,由於是自做自用,儘管水平不一,並不影響食用,久而久之,一些家庭婦女熟能生巧,花饃的捏製水平便能不斷提高。
由於這種家家戶戶都要進行的民間活動,造就了大批捏製花饃的能工巧匠,而且世代相傳。每當城鄉婚喪嫁娶,捏花饃便會成為一種必然的活動。
而且,這些花饃會在大庭廣眾面前展示,從而得到品評,這種不推選冠軍的自發的群眾性品評,無疑成了推動捏製花饃的一種動力,成為促進麵塑水平不斷提高的民間評議。
所以,絳州至今捏花饃的名手輩出,成為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而名聲在外。總之,麵塑作為一種民間生命力極強的造型藝術,生長和紮根於民眾生活,成為民俗風情的一種表現方式,無時不在,無時不有。
它作為一種藝術形態也好,一種食品文化也好,都有其獨特的體系程式。其中的造型意識和方法,原始宗教意識和衍變,人文思想及發展,都有著亟待開發的深刻內涵。
捏麵人麵人的原料是蒸熟的江米麵,拌上蜂蜜,再摻入十分鮮豔的礦物質顏料,分別製成品紅、湖藍、橘黃、翠綠等色面。操作時以小竹棍為架,用一牛角片作塑刀,塑出各種人物形象,如釣魚老翁、孫悟空、林黛玉等,既可以買給孩子作玩具,也可擺在家中當做一件裝飾品,是一種享有國際聲譽的民間藝術。
山西面塑源於先秦而成型於漢代的中國節日風俗,是人類認識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積澱物。春節是人們對物候曆法認識上的一個關鍵節日,所以對春節的祭祀活動顯得尤其隆重,精美的麵塑隨著人們的心理需求應運而生,併成為節日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春節山西民間麵塑的主要功能是對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禱,是追求豐衣足食,萬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體現。春節的麵塑在造型意識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
供奉天地的叫棗山,祭供灶神的叫飯山、花糕,形制都較大,謂之米麵成山,晉南傳說是為紀念大禹治水而作的。
祖靈前一隻面羊為牲祭之俗,以表虔誠之意。長輩送兒孫後輩“錢龍”意在引錢龍入府、招財進寶,……另有各種點彩的帶花饃饃,便是酬賓待客訪親探友的講究禮物。晉北人家供神所用棗山是頗為講究的。
這是因為它是作為一種祭物而出現的。人們認為它有著某種超於自我的神秘力量,是人與神的交流橋樑。
製作時把發好的面擀成大三角形,上面鋪一層紅棗,再用面做成盤雲、盤龍、盤兔、如意紋樣,間或點綴以連理、元寶、下山虎、上山鹿、瓜果之類,以五穀雜糧點睛鑲鼻,蒸出鍋來、綿穎憨實,潔白的面與深紅的棗、五彩的糧、豆形成色彩上整體的對比效果。
大年初一迎神之時供於神位之前是說米麵成山,表達一種豐衣足食的美好願望。一些地方還要在旺火上燃點柏柴,烤食花饃,謂之避邪饃饃,保一年無災無病,平安吉利。
晉南面花中還有“五子登科”、“巧公巧母”、“萬事如意”等造型。無論是棗山、飯山還是花糕、可說是在這一隆重的節日中,鄉間的百姓們自己創作的一種心靈崇拜物,一種寄託心願的方式。
至於錢龍,則是一種類似於蟾的三足理想動物,表達民眾一種嚮往富裕的思想。有些地方在臘月廿三祭灶時還要灶馬灶雞等作為供奉。
這些供物既是供品又是崇拜物,實質上仍是食品,未了總要分而食之的。正是這些複合性功能使它成為一種最易普及、最易傳承的藝術形式。
山西春節麵塑造型簡潔渾厚、樸實雅潔,是自然崇拜、宗教思想、心理意識、造型語言的綜合凝聚物。造型一般是外型整潔、概括,內蘊飽滿豐富,既有幾何直線形式,又有飽含秦漢遺風的適合紋樣,還有更加具象的獨具民間造型風格的人物、動物、植物形象。
將各種不同的造型意識融合一體構成了獨特的民俗節日內容,形成了特殊的民間藝術形式。
雖然麵人的製作方式比較簡單,但是卻是一種藝術性很高的民間工藝品。
舊社會的麵塑藝人“只為謀生故,含淚走四方”,挑擔提盒,走鄉串鎮,做於街頭,成於瞬間,深受群眾喜愛,但他們的作品卻被視為一種小玩意兒,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