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菏澤城西南十多公里的解元集鄉穆李村是麵塑之鄉,是菏澤麵塑的發源地。菏澤麵塑大師曾到東南亞多國獻藝,並應邀訪問歐美國家。菏澤麵塑與時俱進,不斷發展與創新,麵塑作品現已成為人們的藝術欣賞品和菏澤的旅遊紀念品。
現在菏澤比較有名的麵塑藝術家有李芳清、穆緒建等。菏澤麵塑既曹州麵人。菏澤古稱曹州,地處黃河流域,常因黃河決口,天災人禍幾乎不斷。人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用面捏成豬羊,代替宰殺的動物供奉神靈。這就是曹州麵人中最早的麵塑藝術了。數千年間,當地麵塑歷經滄桑變幻,幾度沉浮興衰。
脫離民俗功用,成為觀賞和把玩於一體的民間工藝品。在麵塑藝術的發展過程中,菏澤麵塑藝人走南闖北,影響全國,早在上個世紀
二十年代菏澤麵人就走遍東南亞。菏澤麵塑具有造型簡練生動、形象逼真傳神、比例誇張適當、色彩豔麗單純的特點,具有濃厚的民
間風味。在繼承老一輩傳統麵塑的同時不斷發展與創新,麵塑作品豐富多彩有花鳥蟲魚類、卡通人物生肖類、肖像塑真類等。
霍州麵塑,當地人稱之為“羊羔兒饃”,古時的“羊”即是“祥”,有著“吉祥”的寓意。
春節來臨前,農家婦女用家庭自磨的精粉按當地習俗捏製小貓、小狗、小虎、玉兔、雞、鴨、魚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滿堂紅”、“巧公巧母”的麵塑製品,以象徵萬事如意、多福多壽、發家致富、和睦友愛,祝願萬事如意。
在“寒食”節時,霍縣人上墳祭祖用的麵塑造型是“蛇盤盤”。有的,還分單頭蛇、雙頭蛇。舊時民俗,祭祖時晚輩吃掉“蛇頭”,表示“滅毒頭、免災禍”。
麵塑,俗稱面花、禮饃、花糕、捏麵人,是源於山東、山西、北京的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即以麵粉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
捏面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髮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據史料記載,中國的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可謂是歷史淵遠流長,早已是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也是研究歷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學不可忽視的實物資科。就捏製風格來說,黃河流域古樸、粗擴、豪放、深厚;長江流域卻是細緻、優美、精巧。
從新疆土魯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豬來推斷,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南宋《東京夢華錄》中對捏麵人也有記載:“以油麵糖蜜造如笑靨兒。”那時的麵人都是能吃的,謂之為“果食”。
而民間對捏麵人還有一個傳說,相傳三國孔明徵伐南蠻,在渡蘆江時忽遇狂風,機智的孔明隨即以面料製成人頭與牲禮模樣來祭拜江神,說也奇怪,部隊安然渡江並順利平定南蠻,因而從此凡執此業者均供奉孔明為祖師爺。
簡單地說,麵塑就是用麵粉加彩後,捏成的各種小型人物與事物。麵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鑲、四滾”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備卻並非易事。
舊社會的麵塑藝人“只為謀生故,含淚走四方”,挑擔提盒,走鄉串鎮,做於街頭,深受群眾喜愛,但他們的作品卻被視為一種小玩意兒,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麵塑藝術作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重視,小玩意兒也走入了藝術殿堂。
麵塑藝術顏色豐富,體積較小、便於攜帶,材料便宜,製作成本比較低廉。
經過麵塑藝人長期摸索,現在的麵塑作品不黴、不裂、不變形、不褪色,因此為旅遊者喜愛,是饋贈親友的紀念佳品。外國旅遊者在參觀麵人製作時,都為藝人嫻熟的技藝、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傾倒,交口讚譽,稱德志麵塑為“中國的雕塑”。
清明與寒食合二為一是唐代的事了,那時作為遠古歲時標誌的風俗節日已加進了敬神、祭祖、崇念聖賢的複合性內容,因此;掃墓之風尤盛。要說祭神是春節習俗之特徵的話,那麼清明則主要是祭祖祭人。孔之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因此極講究“事死如事生”。
宗廟,祖墳便是種性之魂,家族之根。山西晉南晉北、祭掃時都要用面做貢,晉南叫蛇盤盤,有的分單頭蛇與雙頭蛇,祭祖前繞墳一週,晚輩吃掉蛇頭,表示滅毒頭、免災禍。這種蛇盤盤造型簡潔、極少雕飾,似有漢唐凝練明快渾沉之遺風。
山西寒食節之本質內容已由古代原始的禁火俗轉化變異為紀念晉國賢臣介子推。民間廣泛製作的昭示春天來臨的百樣寒燕麵食,也被易名為“子推燕”。
事實上按山西自然地理位置和氣候特徵,春燕凌空正是萬物新生的季節,於是鄉村巧婦感自然之變而為之,借柔軟的麵糰、籍靈巧的雙手,創造出一個個鮮靈活物,一片片盎然生機,展示出一個美妙神奇的民間藝術世界。
特別是山西代縣一帶所作的寒燕天飛地走,水生土長、目中所見、心中所想自然萬物無一不在塑造之列。這些麵塑精巧別緻,方不盈寸。所塑動物如虎、獅、馬、牛、貓、龍、猴、羊等,著重誇大頭部比例,增強尾部動感,刻畫四肢的靈活,使人感到神似而形美。
飛禽類如雞、鴨、孔雀、鳳凰、喜鵲及各種小鳥,則誇張表現其尾羽的動感,誇大其嘴部、眼部,使其具有擬人的效果,與觀者在感情上產生共鳴。
所塑人物造型都大於動植物,有各種戲劇人物,爬娃、抱雞娃、蓮花娃娃等,造型獨雅而生動有神。植物類有各種瓜果、蔬菜、花卉以及吉祥圖案紋樣。
蒸出後用品色點染開臉,設色濃豔、對比鮮明,極合理地適用了對比色的比值關係,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清明時節互相饋贈,做成花架系插,懸掛於室內牆壁,頓覺春風拂面,生機盎然。
究其根源,可能是這些花色食品是為寒食節禁火時準備的乾糧,後禁火俗廢,麵塑食品作為一種藝術隨風俗保留了下來。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