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木雕,素有優良的歷史傳統和藝術風格,以豐富的題材內容、嫻熟的構思設計、精湛的雕刻技法、藝術與實用的巧妙結合而見長。自古至今千秋史,口碑中外數百年。
我國的木雕藝術源遠流長,早在石器時代,東陽這塊古老土地上已有雕刻藝術的萌芽。商周時代,隨著銅、鐵器的出現,手工業發展迅速,“六工”細分,木工兼木雕,開始有了木雕工藝品。
至木雕的祖師爺——魯班時代,出現了圓雕、浮雕等工藝手法。東陽木雕,始於何時,很難考證,但從整個中國木雕發展史和兄弟藝術門類發掘研究情況綜合推斷,商周時代東陽大地上肯定已出現了木雕藝術。
唐代,東陽木雕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和裝飾手法,呈現了東陽木雕的雛形。據史料記載,大唐太和年間,東陽馮高樓馮宿、馮定府第,十分豪華,有“高樓畫欄照耀入目,其下步走廊幾半里”的描述,規模之宏大,裝飾至精美不言而喻。
宋代,東陽木雕又進了一步,它已經注重精細加工。1963年出土的北宋南寺塔(建於公元961年)木雕佛像是現存最早的東陽木雕作品。這尊以線為主,線面結合的深浮雕作品,人物神態端莊慈祥,眉須畢現,樸實無華,表明了東陽木雕已形成自己的風格。
明代,應用於建築和傢俱裝飾的東陽木雕迅猛發展,有了一套完整獨特的藝術風格體系。這不僅在工藝品和諸多傢俱中得到表現,而且在古建築的裝飾中已達到空前完美的程度。
東陽境內現存大量明代古建築和傢俱、佛教用品,如“肅雍堂”(建於1456年)等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從世存作品可以看出,明代的東陽木雕,技藝上以淺浮雕、深浮雕、鏤空雕為主,人物造型粗獷奔放,構圖簡潔明快,形神兼備。
清代,東陽木雕進入全盛時期。史載:嘉慶、道光年間,數百名東陽木雕翹楚應徵到京城,從事皇宮雕飾,直至清末。宮中龍廷、傢俱、陳設欣賞木雕,多出自東陽藝人之手。
自此,東陽木雕飲譽全國。這時的東陽木雕,在技法上追求精雕細刻,裝飾性、實用性、欣賞性更趨完美,注重對生活和大自然的觀摩,追求逼真、精緻、細膩、秀雅的藝術氣質。
東陽境內現存清代古建築有200餘處,從世存作品可見東陽木雕藝術有了全面性的突破和提高,其特點是:豐富的題材內容、嫻熟的構思設計、奇巧精細的裝飾圖案、精巧的雕刻技法、恰到好處的實用結合。財主豪門雕制“千工床”、“十里紅嫁妝”盛極一時。
民國,木雕藝人流向城市,經營方式由上門加工轉向工場生產。1914年創辦的杭州仁藝廠,成為東陽木雕商品生產的第一個專業廠。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仁藝廠的東陽木雕箱架、書箱獲大獎章,室內陳設木雕工藝品獲金牌獎。
1922年,仁藝廠舉行了一次木雕技藝人比武。行家相評,公認杜雲松為“雕花皇帝”、黃紫金為“雕花宰相”、劉明火為“雕花狀元”、樓水明為“雕花榜眼”(後稱“雕花狀元”)。
從清末到民國時期,國勢衰敗,戰火連年,東陽木雕總體上陷入低谷。但這一時期,東陽木雕從農村走向城市、走向世界,木雕工藝品由產品變為商品,生產方式由上門製作變為工廠化生產,是古老的東陽木雕走向現代化的轉型時期。
歷來被視為雕蟲小技的民間藝術,終於得到了人民政府的重視,列入民族文化遺產加以發掘和保護。經5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運昌、藝術興,東陽木雕進入了一個全盛的發展時期,迎來了新的輝煌。
盛世出精品。東陽木雕,既有列入國家收藏珍品的《文姬歸漢》、《黃山風景》、《甘露寺》、《三英戰呂布》等名作,又有杭州靈隱寺的《釋迦牟尼大佛像》、省政府禮贈香港特區的《航歸》、新修雷峰塔內巨型壁掛《白蛇傳》等鴻篇鉅製。
近些年來,東陽木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在雕刻技法、題材品類、應用範圍乃至製作材料上都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如:多層疊雕,取得了在一個平面上的三維視覺效果;“火燒板木雕工藝”,把古色古香的明清木雕古宅還原得惟妙惟肖;“樹皮雕”系列作品,使人耳目一新;根據古建築維修和市場經濟要求應運而生的仿估木雕,不僅滿足了古建築修舊如舊的要求,更促使木雕室內裝璜和陳列欣賞創新,滿足了人們返樸歸真的審美要求。
盛世興收藏。東陽木雕紮根民間,東陽人珍愛有加,不僅保護儲存了200多處木雕古建築,而且湧現出一大批民間收藏人士,大量木雕精品藏於民間。近些年,還出現了以《東陽木雕》為代表的一批東陽木雕著作、史料集,使東陽木雕的研究、發掘、保護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被譽為中國木雕之都的浙江東陽,自唐至今已有幹餘年的木雕歷史。北京故宮及蘇、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東陽木雕留世,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民間工藝之一,被譽為“國之瑰寶”。
東陽木雕工藝型別有無畫雕刻與圖稿設計雕刻兩類,均注重創意和“繪畫性“,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在藝術手法上,東陽木雕以層次高、遠、平面分散來處理透視關係並以中國傳統繪畫的散點透視或鳥瞰式透視為構圖特點,它所表現出來的內容可以比西洋浮雕更為豐富,它可以不受“近大遠小““景清““遠景虛“等西洋雕刻與繪畫規律的束縛,充分展示畫面內容,可謂“畫中有畫,景中有景“。它可以不受“近大遠小““近景清““遠景虛“等西洋雕刻與繪畫規律的束縛,充分展示畫面內容。
傳統的東陽木雕屬於裝飾性雕刻,以平面浮雕為主,有薄浮雕、淺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層疊雕、透空雙面雕、鏤空雕、滿地雕、彩木鑲嵌雕、圓木浮雕等型別,層次豐富而又不失平面裝飾的基本特點,且色澤清淡,不施深色漆,保留原木天然紋理色澤,格調高雅,被稱為“白木雕”。工藝流程主要有圖稿設計、打坯、修光、油漆等。
其傳統風格主要有“雕花體““古老體“,以後又產生了戲文化的“微體“、“京體“、畫譜化的“畫工體“。據認為,“畫工體“講究安排人物位置的疏密關係,人物姿勢動態變化多而生動,景物層次豐富,又有來龍去脈、重疊而不含糊。東陽木雕的題材內容多為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圖案裝飾豐富而有變化,“滿花“中還穿插著內容豐富的雕飾,加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等。
東陽木雕選料嚴格,多用香樟木、椴木、白桃木、銀杏木等材質,也有用柏木、紅木(花梨木)、水曲柳、水杉、雲杉、紅豆杉、臺灣松木的。東陽木雕的題材內容多為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同時穿插山水、花烏、走獸等,圖案裝飾豐富而有變化。
東陽木雕的雕刻技法以浮雕為主,結合運用“深鏤空雕““透空雕““透空雙面雕““半圓雕““三面雕“、“圓柱雕““拼鬥雕““陰雕““樹根雕““彩木鑲嵌雕““鏤空貼花雕“等十多種手法。
雕工精緻洗練、玲瓏剔透而不傷整體和牢固。例如“透空雙面雕“是一種穿花鋸空以後,再進行正反兩面雕刻的技法,它圖案整體、結構嚴密、透空透風、堅固耐用,常用於房屋掛廊、門窗、宮燈、屏風、櫃架上的雕飾。
浮雕雕刻構圖飽滿,整個畫面雅韻十足,頗有趣味性。
雕刻者不僅將鸚鵡的外表雕刻的栩栩如生,竹葉的婉轉多變,也刻畫的細緻入微。掛屏整體感覺清秀雋永,置於書房,懸掛客廳都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
中國是一個崇尚雕刻而又十分擅長雕刻的國度,在品種繁多,流派紛呈的數以百餘種民間雕刻工藝中,歷經千年錘鍊的浙江東陽木雕,是各流派中影響最大最負盛名的一種。
它以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品類,生動的神韻,精美的雕飾,精湛的技藝和廣泛的表現內容而名揚海內外。它是我們民族的瑰寶,東方文明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蘊含著中國人民的智慧,融會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氣質和文化素養,它在世界民間雕刻史上也是獨樹一幟的。百镀一下“大時代的夢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