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八十章 花絲鑲嵌(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章 花絲鑲嵌(2) (3 / 3)

就在今年9月的紐約時裝週上,馬福良攜手瀕臨失傳的花絲鑲嵌亮相在全世界的人面前,展現出了花絲鑲嵌美得令人驚心動魄的一面。

一套由天刀經典遊戲時裝實化而來的國風服飾——心王·醉花陰,被陳列在紐約時裝週主題為“中國文化與虛擬時尚”的靜態展覽上,亦有coser演繹,濃郁的中國風色彩,精美的服裝配飾,引來了無數外國友人的駐足和讚歎。

而醉花陰的髮飾採用的正是花絲鑲嵌工藝,出自馬福良之手,純金為主體,琺琅為裝飾,流光溢彩,精緻華麗,令人歎為觀止。配上游戲中的傳統服飾後,更是別具韻味。

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以虛擬時裝為載體,帶到紐約時裝週舞臺,是一項前所未有且大膽創新的嘗試,也確實讓花絲鑲嵌走入了更多人的視野。

大廠花絲鑲嵌製作技藝的歷史可上溯到漢代。至明代,大批迴族從域外遷入,***文化與當地藝術巧妙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花絲工藝品,在明清時期被指定為皇家專供,其工藝也因此而聲名遠揚。

花絲鑲嵌作為我國的特種工藝,其製作過程需經設計、制胎、描圖、畫線、做絲、粘絲、焊絲、鏹活等至少15道工序才能完成。經過多年的積累和創新,大廠回族自治縣已成為我國北方地區花絲鑲嵌工藝品生產和出口基地。

馬福良大師是花絲鑲嵌製作工藝專案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現場看花絲鑲嵌作品,這種以前只有在故宮裡可以看到的華麗技藝,如今來到民間,不禁讓人大開眼界。

在一個夏日上午,我們聽馬福良給我們聊花絲鑲嵌,他是個溫和的人,以茶待客,娓娓道來。與大師聊天,真是一種美妙的藝術享受,我們彷彿走進了那個集大成的融合空間。

同行的同事與我有相同感受,他說,該把對手工藝非遺傳承人的採訪做成口述歷史音訊,大師雖然每次都在聊花絲鑲嵌,但他每次的狀態都不同,所以,每一刻都是在補充歷史的細節。

馬福良:“卡克圖”是中俄邊境的一個小鎮,主要是指俄羅斯燒瓷工藝。“卡克圖”工藝在俄羅斯已經失傳多年,我們經過努力最後復活了這項工藝。

鏨刻工藝,是需要用鏨子一下一下鏨出來的,像這把銀燒瓷翡翠執壺,壺把上的龍鱗就是鏨刻工藝的體現,我們稱為壓鱗技術,特別考驗功夫。欣賞花絲鑲嵌,主要看這兩點,這是花絲鑲嵌的精髓所在。

中國的花絲鑲嵌從廣義上講,可稱之為“細金工藝”,從狹義上應分為“花絲工藝”和“鑲嵌工藝”。2008年,花絲鑲嵌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它從一根根花絲到成為一件完整的花絲鑲嵌作品,要依靠堆、壘、編、織、掐、填、攢、焊八大工藝,而每種工藝細分起來又是千變萬化。單以工序的繁複程度而論,花絲鑲嵌在各種工藝中首屈一指。

花絲鑲嵌工藝是最華麗的融合藝術。華麗,因為它是宮廷藝術;融合,它集卡克圖、鏨刻、蒙鑲等工藝為一體。蒙鑲是蒙古族一種鑲嵌工藝,比如我們常看到的他們在金牌上鑲嵌寶石。

花絲鑲嵌工藝流程分為制胎、線稿、花絲製作、掐絲、酶洗、點藍、燒藍、畫琺琅、打磨、拋光、鍍金和最後的鑲嵌工藝。

我說一下鑲嵌工藝,它是將磨製成型的寶石等材料與貴金器結合的技術,它在花絲鑲嵌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鑲嵌工藝主要依附於花絲工藝,或者說花絲工藝也突出了鑲嵌工藝。

最早的時候,我們參加一次手工藝展,帶的作品是金制酒壺,主辦方一位工作人員悄悄地提醒我,你們膽子夠大的,敢帶金的東西來參展,趕快拿走,不怕被人偷了啊。

我當時有些急,我們提前撤下,是不是就不能參加後面的評選了,對方說,你先拿下再說,等訊息吧。後來,我們得知,評委當中一位老太太看到這把壺極為震驚,她是故宮專家,說這些技藝以前只有在故宮裡見得到啊。

最後,我們這把壺進入了決賽。那是花絲鑲嵌最早被外界知曉的時刻,原來大廠還保留著這項工藝。

我父親馬作文1937年去北京花絲廠學藝,那時我們屬於通州區大廠鎮,印象中,我父親常常將做好的活兒送到北京花絲廠。耳濡目染,我慢慢就做起花絲鑲嵌。

這項工藝非常費功夫,沒有二十年出不了藝。花絲鑲嵌基本全是手工。繼承這項技藝之後,花絲廠經過不斷地發展,我們註冊了“良盛達”的商標,我希望它能成為一個叫得響的老品牌。百镀一下“大時代的夢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