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八十一章 琺琅表(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一章 琺琅表(3) (2 / 2)

每一枚琺琅腕錶,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製作時間,通常一位表匠在一個月只能完成一枚。表匠先製作一個有基礎紋路的胚盤,然後在上面填充琺琅材質(上釉),一筆一筆製作出世界地圖的畫面;隨後高溫烤制並進行打磨,反覆如此才最終成型。

在120多道工序,只要一筆出錯,琺琅錶盤只能作廢。嚴苛的製作工藝,最終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色澤柔和、過渡自然、紋路細膩的琺琅畫像。

除了迦南美地採用的微繪琺琅,柏高還掌握更為複雜的內填、掐絲等琺琅工藝,當然,價格也更為昂貴。

在錶盤上,是柏高引以為傲的祖傳琺琅工藝。這種透過表匠手工微繪的圖案,價值很高,目前全世界掌握琺琅工藝的表匠數量已經不多,要成為一名專業的琺琅表匠,起碼需要10年的培養和實踐,而柏高,擁有3名深諳琺琅工藝的世代表匠,是一筆重要的品牌資產。

柏高美學系列Atelier的琺琅工藝錶盤裝飾採用了高質量的祖傳技術;內填琺琅,透明琺琅和上軸。在內填琺琅工藝中,鏤空是為琺琅填充而生。

讀史,方能知今。去百達翡麗博物館,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我深切地感受到現代機械錶都在走過去的老路,講真,各大廠牌都罕有質的突破顛覆和超越,無論設計還是製造。

在博物館裡,你會看到FranckMuller招牌的“長島”系列造型,其實1920年代百達翡麗已經做過了;

你也會看到,現今流行的透明水晶錶殼,其實在鐘錶相當初期的幾百年前,已經有過;

你還會看到,就算是今天被“西門吹雪”不可一世的水晶夾板機芯,其實老早老早都有了,人家那懷錶透明度之高,好似一片雪片;

現在不少品牌追求的超薄超小機芯其實也弱爆了,因為展館不起眼的一角,一枚古董懷錶就像襯衫紐扣那麼大!

藍桉尤愛看琺琅,不光我是超級視覺動物,還因為時刻提醒自我的渺小,那些當年的達官顯貴意氣風發的尊榮凝聚在琺琅錶殼上,栩栩如生;而他們的軀殼與靈魂早已灰飛煙滅。人們對物(鐘錶)的熱愛,往往也出於我們對永恆(時間)這種感覺的企盼。

較興盛時,日內瓦的微繪琺琅師可達上百人,而今,隨著1980年代最後一所傳授琺琅製作技藝的學校“日內瓦裝飾藝術學院”的“結業”,行業大師已經是鳳毛麟角。正是絕技的凋零,使得今時今日精彩的琺琅表身價節節攀升。

有一個與琺琅息息相關的城市,那就是位於法國南部的利摩日。在之前的文獻中就提及了以這個城市命名的琺琅畫,這也是說明了這個城市的重要性。早在路易十一時期,一種特殊的琺琅繪畫技術就誕生於利摩日這座城市,在日內瓦琺琅的特殊技術誕生之前,鐘錶上的琺琅畫使用的是利摩日琺琅。

從十二世紀開始一直到十四世紀,受到宗教的影響,琺琅工藝在利摩日發展得十分興旺。經過歷史研究發現,是由於自然歷史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才使利摩日從中世紀以來琺琅工藝發展得如此興旺。比如說當地的酸性水質可以淨化琺琅顆粒,木材可以滿足燒製琺琅的需求,生產出來的琺琅製品成本低廉,方便運輸。

當然後來也是由於宗教的原因,琺琅業的鼎盛轉移到了瑞士,自此從16世紀末17世紀初開始,利摩日的琺琅工業開始衰敗而隨著日內瓦琺琅工藝的技術創新,日內瓦琺琅變得越來越繁榮。

在十五世紀,日內瓦的金銀匠們已經開始了琺琅的製作。從十六世紀中葉到十七世紀初,日內瓦生產的鐘表外殼上出現了內填琺琅或是利摩日琺琅畫。也正是在此時一種全新的畫琺琅技術在日內瓦誕生了,並且這項技術很快就應用在生產日內瓦鐘錶上,這就是日內瓦引以為傲的日內瓦微繪琺琅技術。自此之後,所有的琺琅製作師都直接參與了鐘錶的製作。”

人們會認為品牌做一批藝術錶款,應該是先決定做多少個懷錶、做多少個手錶和Dome鍾,完後再卻考慮圖案,完後再去考慮適合什麼工藝來表現,好像這樣比較符合產品設計的邏輯吧。

但,百達翡麗總裁Thierrystern的老婆、百達翡麗創意總監SandrineStern說,“我們不一樣!”百達翡麗做工藝特別錶款,首先考慮的是工藝,也就是說,首先決定做多少微繪、金雕、微木鑲嵌,工藝至上。

決定工藝,之後決定用什麼“器型”,例如是Dome、還是懷錶、還是手錶。決定器型之後,圖案是靠後的一步,當然,決定圖案要與手工大師一起協調,這個圖案是不是適合、以及成品效果是不是精彩等等,經過多輪考量,決定之後才出小樣等等……百達翡麗做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微繪琺琅確實精緻精美;但你要知道,其實並不是所有圖案都適合用微繪琺琅表現;透明琺琅與掐絲琺琅或者琺琅與金雕的混合應用同樣有精彩的視覺效果,以及同樣體現了超凡工藝。”

不久之前,藍桉再次站在百達翡麗博物館。每次在那房間顧盼,身體都會升溫,那個小房間,是專門用於陳列中國皇室的特別錶款的。是,你沒看錯,中國皇室特別鐘錶區。我為我的祖先們有此等超卓的審美品位感到驕傲,我為我的血液裡流淌著類似的基因而自豪。

通常呢,在愛國教育強酸浸泡之下,但凡我們提起清朝總會不自覺想到慈禧太后,想到馬關條約,想到被燒燬的圓明園,想到我們怎麼怎麼被誰誰欺負,然後哀嘆。

可實際上如果我們正視歷史就應該清楚清朝這個大航母只是晚期沒有上市,沒能轉型成功、走了百多年彎路。在康乾盛世時期,清朝可是咱地球不可一世的大財閥。

霸道總裁乾隆喜歡西洋玩意兒,故中國風鐘錶高峰期可從18世紀初中葉算起,乾隆下令關閉其他三處海關獨留廣州的粵海關使廣州成為對外貿易特區,貿易行買入西方的小商品(大的不好運),也賣出中國的農產品和工藝品。進口小商品中的重要專案就是鐘錶。不開玩笑,那個節骨眼兒的美國,毛也不是;歐洲這隻股票著實也不咋地。超過三億人口的大清朝的消費力舉世無雙,和今天的中國一模一樣,乃是全地球最主要的鐘表消費大國。

百達翡麗博物館之所以設有中國皇室鐘錶專區,就是因為清朝貴族對鐘錶的審美別具一格,對鐘錶發展貢獻斐然,在鐘錶歷史上鶴立雞群。

首先,要成雙成對。

由於大清和歐洲聯絡日漸密切,鬼佬從清朝兄弟手裡收到的禮物都是成雙成對的,所以他們覺得中國人就喜歡成對的;事實證明他們真不傻,好事成雙,只有一個,不夠寓意吉祥。今天也是一毛一樣,當時的鐘錶也是很重要的禮物,出門送禮,哪有隻送一個的?就像今天誰誰結婚你不可能送一隻表吧?最後一個原因我覺得有點扯,說是不差錢的貴族被忽悠了,萬一鐘錶會壞了要送去維修很久,乾脆買倆,就算壞了一個另一個頂上。

彼時的對錶,可不是倆一樣的表放在一盒子裡就算湊一對兒,嘿,高階了,中國對錶,必須“陰陽對稱”,錶殼上的琺琅圖案、錶殼形狀乃至寶石鑲嵌,都呈方向相反映象。要實現這樣的效果需要極深的藝術功力,特別是琺琅繪畫的功力,圖片可見當年之精彩絕倫。百镀一下“大時代的夢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