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八十一章 琺琅表(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一章 琺琅表(3) (1 / 2)

在巴黎,Anita氣憤地說,小工藝只有在法國這種重視藝術的國度才被重視,而在瑞士,政府完全沒有任何支援,只能自生自滅。為了生存,藝術家只能用簡單的手法制作聊具一格的商品。幸好,我們的鐘表世界,還有三兩個人像Anita那樣較真勁兒。

如果能找到門路說服這樣的真正藝術家出手,收藏到好作品還是有機會的。最近就有一個朋友獲Anita首肯,在手錶面盤上繪畫烏菲茲美術館的鎮館之寶,波提切利繪畫的《春天》。

現在高科技製表風氣橫行,人的作用幾乎減到史上最低位,只有石英時代可堪比擬。多數表是冷冰冰的,沒有了人氣帶出的藝術氛圍。全人手繪畫的琺琅表,給人溫暖的感覺,Q再次請到亞洲鐘錶權威鍾泳麟先生,告訴你如何欣賞和收藏琺琅表。另外,我們也對琺琅表做了一番有趣的分析。

Anita的全名是AnitaPorchet,在畫上她的簽署是“”。百達翡麗、江詩丹頓、卡地亞、伯爵和愛馬仕的眾多頂級琺琅表均出自她手。

她的師父是鼎鼎大名的SuzanneRooPoluzzi,兩者均為日內瓦琺琅畫界頂尖的人物。同時,Suzanne將手上擁有的百年古老琺琅釉料與繪畫工具傳給她,因此她的琺琅畫就算是掐絲種類也會有異樣的珠寶光彩。

有琺琅“師”曾跟我說,現代科技先進,什麼樣的色澤也能調配出來,我懶得回應。明成化青花瓷上的蘇麻離青配方,人們不是仿了超過500年了嗎,誰又能仿出那種濃厚凝重矜貴寶光來?五年前,百達翡麗在巴塞爾展出了由Anita創作的懷錶“Juditimt的同名畫作,眾皆驚豔。

這是人們熟悉不過的名畫,容不得半點差池。但除了傳真,畫作經過琺琅燒製之後,有了另一種非凡光彩,特別是畫布上很難表現的金色,在琺琅畫上顯得幾可炫目。百達翡麗總裁老史端說,Anita是琺琅界的一顆新星,前途無可限量。近代琺琅腕錶流行,不少品牌都在濫竽充數。

尤其是掐絲的製作,圖案往往過分地簡單,簡單得就像一份鉛筆草圖。在這樣的大氣候之下,Anita的作品脫穎而出是可以預料的。我買了她為百達翡麗畫的“蝴蝶”掐絲琺琅手錶,使用的技法就大量混用了微繪技藝。

我最開心的是,百達翡麗允許她在表面上署名,這在該品牌的手錶中是從沒出現過的。表上有她的簽名的,近作還有她為伯爵畫的“地圖”。

不像其他人的應卯之作,她沒有隨便地從俗填上顏色敷衍了事。山川有山川的濃郁,土地有土地的砂黃,甚至畫面上有白天黑夜的表現。這一切,得力於功底,得力於傳承。

Anita學得技藝進入鐘錶圈,在我的記憶中最早合作的應該是伯爵。大概2003年,這個品牌就推出Anita的微繪琺琅“Rose”,每年做一款,限量三隻。我買了第二年的“藍地多蕊玫瑰”。

猶如花卉圖鑑的精細工筆,鮮豔華貴的絳紅色,花瓣鮮美欲滴,使我頓時心折。掐絲琺琅無法達到的臻致細膩,在這裡不費吹灰之力就表達出來了。這幾年Anita主要畫掐絲,兩者花費的時間區別,可非三五倍而已。

最近十年,在各類珍貴鐘錶拍賣會的拍賣紀錄裡,不管是座鐘、懷錶或現代手錶、奇特造型的古董玩物,只要是運用琺琅工藝的,成交率都非常高、價格奇高,且十分搶手。

無論製作何種型別的琺琅,都要透過極為考驗功夫的燒製過程,每層琺琅粉要均勻,燒製的溫度和時長也要靠經驗掌握。

否則就可能出現氣泡、裂痕或異常,稍有差池便要整塊報廢,即使到了最後一步,燒製若出現了差錯也只能前功盡棄,所以耗費率相當之高,一般成品率只能達到30%。

雖然如今大部分製表工藝都可以用機器替代人工,但是琺琅錶盤的製作依然必須是純手工完成,沒有任何機械裝置可以取代,還有低成品率,這些都是導致琺琅表價格昂貴的原因。

常見的琺琅工藝有五種,包括掐絲琺琅,素色琺琅,內填琺琅、彩繪琺琅和大明火琺琅。

掐絲琺琅一般是在金、銅胎上以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填上各種顏色的琺琅之後,經焙燒、研磨、鍍金等多道工序而成。

素色琺琅一般有三種,純黑、純白和透明彩色。這其中,純黑與純白都是難度較高的顏色,必須要一層層繁反覆上釉反覆燒製;而透明色琺琅則在燒製成功之後還可以在上雕刻花紋。

內填琺琅是不用掐絲作圖的,而是在金屬的質地上,以壓模法或剔刻法做出花紋,並在凹下處,填以琺琅彩進而燒製。

彩繪琺琅就是用琺琅彩直接作畫,它的工藝是胎胚先燒上一層不透明的琺琅釉作底層,而後再繪畫,入窯燒製而成,其實就是一副微型的琺琅畫。

大明火琺琅需在同一琺琅上塗上多層色彩,再以爐火焙燒加固。上色時把握由淺至深、由暖色調開始的順序,每次上色同一色系。

上完一個色系就送入800度的窯內燒製讓琺琅融化,取出後再自然冷卻,冷卻後繼續上色。每一次上色都要如此重複三遍方能真正上色完美。

航海大明火琺琅陀飛輪上應用了藍色GrandFeu(大火)琺琅技法,這種技法要求高溫窯來融化琺琅粉末,錶盤是逐層加熱而成,每層都要加熱到很高的溫度。

這種反覆的烘烤最終讓琺琅沉澱,因此經過很長時間也不會開裂。裝在6點鐘位置的飛行陀飛輪是自制的。

這款馬賽克海龜錶盤,一共動用了十幾種不同的寶石,諸如瑪瑙、玉石、珊瑚,還有珍珠母貝等,共計1167片,每片0.75毫米見方,厚度0.4毫米的小方塊,前期的選材、打磨等工序先不用說,光是鑲嵌一項,就耗時60多工時。

純粹的白色琺琅錶盤的優雅氣質是這款超薄陀飛輪腕錶的主要特徵。素雅的白色“大明火”琺琅錶盤,看起來給人一種潔淨、簡約之感,在感官上“偏心”的時分指示盤設計,更加凸顯出陀飛輪裝置。

其上裝配有寶璣數字時標環和藍鋼指標,時間指示非常清晰直觀,便於讀取。

這塊表的厚度是7.45毫米,581型機芯的厚度是3毫米。

陀飛輪專利217週年紀念,陀飛輪是亞伯拉罕·路易·寶璣的一項革命性的發明,“陀飛輪日”的紀念再加上一塊具有機械和藝術美感的腕錶,實在迷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