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桉家的博古櫥上擺著一個手工錫壺。
中國錫器始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主要產於雲南、廣東、山東、福建等地。其中以雲南箇舊產的為最著名。20世紀50年代,箇舊市成立錫器專業工廠,錫器有了很大發展,並有部分產品運銷國外。
錫器是一種古老的手工藝品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著與錫器有關的記載。
在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80年至1350年)金字塔中發現的錫手鐲和錫制“朝聖瓶”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錫製品。
在日本宮廷中,精心釀製的御酒都是用錫制器皿盛放。
英國與德國的皇室也喜愛用錫制器皿來盛放啤酒。
羅馬帝國是最早將錫制器皿大規模用於家用器皿的文明。
而在中國古代,人們早以懂得在井底放上錫板來淨化水質,皇宮裡也常用錫制器皿來盛裝御酒。
錫的質地比較柔軟,所以必須要與其它的金屬元素製成合金,才能用來製作成錫器。
十八世紀七十年代,英國人發明了一種由錫、銅、銻組成的新合金,被稱作“大不列顛金屬”,這種合金被廣泛地用來製作錫器。
在中世紀以後,錫製品繼續保持流行勢頭,並且很快就替代了其它器皿,進入到尋常百姓家。
傳統的錫器都是手工打製的,但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及鋁和不鏽鋼製品的崛起,傳統的錫器製作越來越被邊緣化,到如今已漸成“絕唱”。
然而,傳統的手工錫器製作,因為帶有濃濃的人情味及久遠的人文記憶,有著機器所不能代替的美。
嚴格來說,一件手工錫器的打製,需要經過配料、熔化、壓片、裁料、造型、捶打、刮光、焊接、擦亮、鏨花、雕刻、嵌銅裝飾等十幾道工序。這樣製作出來的錫器,精緻透亮,平滑細膩,如同有呼吸的白玉一般。
如今,從前鄉間小巷裡時常看到的有人肩挑扁擔,兩頭是風箱和小爐子,邊走邊喊“打錫壺嘍!打錫壺嘍!”的場景,已漸行漸遠;那些和我們父輩、祖輩們朝夕與共的老錫器,以及它們所展示的舊時生活搖曳多姿的瑣碎細節,你還記得多少?
錫器是一種古老的手工藝品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著與錫器有關的記載。
錫器能被廣泛使用並受到人們的喜愛,正是因為錫自身的一些優秀特性。
首先,錫對人體是無害的,錫制馬口鐵被廣泛地用於食品包裝、高階巧克力都是用錫紙包裝的,這些都是最好的證明。
其二,錫制生活器皿還有許多獨特之處,錫製茶葉罐密封性好,可長期保持茶葉的色澤和芳香;錫制啤酒杯因傳熱迅速,從而使冰鎮啤酒口感倍增而應用廣泛。
因而錫器享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儲茶味不變,插花花長久”的美譽。
其三,錫除了具有優美的金屬色澤外,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加工效能,用錫製作的各種器皿和藝術飾品能夠逼真地體現每一個細節的創意,從而使得錫制工藝品栩栩如生、高雅動人,這些特性是其他任何金屬工藝品都望塵莫及的。
錫器平和柔滑的特性,高貴典雅的造型,歷久長新的光澤,歷來深受各界人士的青睞。
而馬來西亞錫器十分強調獨特設計和實用,傳統的酒杯、高貴大方的茶具,以至精美的相框、桌面裝飾,品種繁多。
每一件錫製品都要按嚴格的標準仔細地用料,再經過制膜、雕花、打磨、拋光等許多工序,且每一項工序都由師傅們手工製作,工藝成本很高。
一件製作精美的錫器不僅僅是圖紋色彩完美,它還體現了馬來西亞民族文化藝術的魅力,如今馬來西亞錫器已被公認為高檔的饋贈佳品及非常有價值的收藏品。
同時其他國家錫器,如泰國錫器,也開始逐漸的走進人們的視野,泰國南部蘊藏著優質的錫礦資源,沿用傳統手工製作的錫器,其造型和圖紋生動展現了泰國的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長期以來,高檔茶葉都是用錫器包裝。錫罐儲裝茶葉,從古至今已被公認為茶葉長期保鮮的最佳器皿。
通常使用紙製茶罐和鐵皮茶罐儲裝茶葉,因密閉效果差,茶葉保鮮很短暫。特別遇到高溼、高溫或乾燥氣候,茶葉變質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