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七十八章 手工錫器(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八章 手工錫器(1) (2 / 3)

茶葉在潮溼的空氣中暴露一小時就會吸足水分,發軟變質。因此,使用紙製或鐵皮茶罐儲裝茶葉,想保住茶質不變是不可能的事。

但錫茶葉罐能夠很好解決這一難題。用它儲茶可長期保鮮,有效避免營養流失和口味變化。錫沒有金屬異味,而普通金屬茶罐都有異味。

紙罐在生產過程中因使用粘合劑也有氣味,甚至有有害氣體,而茶葉具有很強的吸收異味的特點,因此並不能保證茶葉不受汙染,更不可能讓茶葉保鮮。

而根據不同茶葉的儲藏特性,錫罐又可以針對性改變製作工藝而保留不同茶葉的特點,同時不損失錫的一些優質特性。

例如雲南的普洱茶(生茶)儲藏要求通風,自然發酵,因此盛裝普洱茶的錫罐就不利用其密封性,而保留錫的保鮮、環保、精美高貴特性。

1745年,瑞典東印度公司的哥德堡號船觸礁沉沒後,在230多年後的1984年打撈出海,船上370噸茶葉浸沒海底,尚有1000餘公斤茶葉由於錫罐封裝嚴密未受水浸變質。

錫是“綠色環保金屬”。據金屬理論分析,錫性涼,散熱效果極佳.因此,較其它器皿更勝一籌.錫制酒具斟酒,夏天清涼爽口,冬天溫酒導熱較快,令人適意,深得飲酒者喜愛。

“溫酒”一直為我國傳統的飲酒習俗,溫酒在人體內容易散發,使人不容易醉。

由於錫的熱傳導率高,容易加熱,用錫器溫酒效果極佳,而且因為錫的離子效果好,還可以增加酒的原韻味,使酒更加香甜爽口。

現代人喝啤酒或葡萄酒,往往加入冰塊以獲得沁人心扉的涼爽感覺。而錫器由於性涼和散熱效果好,可立即降低酒的溫度,飲時清冽爽口。

主要有餐具(碗、盤、碟等、酒具(酒壺、酒杯、溫酒具等)、茶具(茶壺、茶杯、茶葉罐等、祭具(燭臺、香爐、香臺等)、文具(筆筒、筆洗等)、煙具(菸灰缸、水煙筒、煙罐等、咖啡具、啤酒具、花瓶以及獎盃、裝飾品等約200多種。錫器造型挺秀,加工精緻,紋飾優美,鏨刻刀法考究,運刀如筆,產品光亮。

錫器的製作工藝主要有熔化、鑄片、造型、剪料、刮光、焊接、擦亮、裝飾、雕刻等工序,大部分是手工操作。

皮殼是鑑別古代錫器和現代錫器的重要依據。所謂“皮殼”是古玩行或收藏界,對古玩表皮的色彩,光澤及質感牲概括。

由於錫於常溫下在空氣中不受影響,但一件老錫器,如果長期處於乾燥環境之中,外表除了光澤不如新錫器強以外變化不會太大。

但時間長達數十年或數百年的老錫器幾乎不可能完全與潮溼環境隔絕,而錫受潮表面會生成一種極薄的氧化膜。

這層氧化膜會因為不同錫料中其它金屬含量的不同呈現出黃褐、紫灰、紫黑、銀灰、黑褐等不同的色彩,並與金屬錫的質感,光澤混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皮殼,成為錫器鑑定的重要依據。

此外,由於錫和鉛在某些特性上很相似,古人常常把二者並用,而鉛的含量過高,會對人的身體造成損害。

純淨的錫料延展性好,因扭曲有聲,故稱“響錫”。工藝品扭曲後會變型,因此購買時不能用此方法,但我們可以透過更簡單的方法“聞其聲”。

用指甲由手心向外輕輕掃過錫器,97%的合金錫器有清亮的金屬聲和短暫的迴音;99.9%的錫聲音不脆亮也沒有迴音,屬上乘錫器。

錫匠是民間以製作錫器為生的手工匠人,他們通常挑著挑子流動經營,但也有一些老錫匠會有自己經營的鋪面。

錫在人類的歷史上是一種重要的金屬,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主要成分是錫的青銅器了。

到了明朝時期,在雲南、福建、廣東等地逐漸出現了以錫為材料而製成的器皿,即錫器。

由於其具有方便實用、保鮮效能佳、可塑性強、可迴圈使用等優點,錫器逐漸成了老百姓最常用的日用器皿之一。

在二十世紀初,幾乎家家戶戶中都有錫器的身影,例如錫制的水壺、茶葉壺、酒杯、酒壺、香爐、燈臺等,在一些地方,一套完整的錫製品甚至成為當地嫁娶時必備的禮器。

錫器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主要有熔化、鑄片、造型、剪料、打磨、焊接、拋光、裝飾、雕刻等工序,這些工藝都依靠錫匠手工完成。

在製作錫器時,錫匠首先要將錫熔化,然後倒人不同的模具中製作坯料。製作坯料的模具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平整的錫板,另一種是帶有龍風或者其他裝飾圖案的錫板。

根據製作的錫器的不同,錫匠會選擇不同的模具來製作坯料。坯料製作完成之後就要開始進行裁剪,將平整的錫板或者帶有圖案的錫板根據製作需求裁剪成為各種各樣的樣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