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七十七章 鋦瓷(5)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七章 鋦瓷(5) (1 / 3)

以天然大漆黏合器物碎片或填充缺口,再用世上最貴重的黃金敷在破碎的傷痕上,宛如被太陽光芒吻過。

鄧彬說:“用金,其實是一種態度。殘缺的東西常常給人破敗、陰暗的感覺,面對殘缺,應該用世界上最光明正大的物質,最像太陽的光芒,也就是黃金,這樣一種至陽的東西去修補至陰。這是對殘缺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無常的接納。”

金繕是將“受傷”的器物復原,殊不知在這個過程中,金繕師也會受傷。

金繕以天然大漆作黏合劑,大漆極易引起面板過敏,就是老師傅們所說的被大漆“咬了”。

鄧彬說第一次接觸金繕,為防被漆咬,戴了兩層口罩和手套,竟然無恙。隔著手套畢竟手感不對,便大膽地去掉了防護。

在他完全放鬆警惕時,突然全身起了紅疹,奇癢難忍,醫生也束手無策。

輾轉打聽到一個偏方,說螃蟹汁能治漆咬。可當時才五月,上哪兒找螃蟹?鄧彬想“蝦蟹不分家”,便買來鮮蝦搗爛敷身上,結果天氣悶熱全身發臭,紅疹依然未退。

沒法子,只好硬扛過去。如此反覆發作兩三次後,有了抗體,方才好受些,可手臂卻留下了蛇皮般的傷痕。

為什麼被漆咬還如此堅定不移地做下去呢?

鄧彬說:“喜歡了就做下去。金繕非常迷人,一般的修復都是掩蓋殘缺、美化殘缺,金繕卻坦然接受殘缺,在無常的世界裡恪守對美的初心,化殘缺為美。”

從無瑕到殘缺,再到涅盤重生,是物的一場修行。

那一道道閃著金色聖光的傷痕宛然在目,靜穆而寂定,是苦難歲月裡歷練出的雲水禪心。

“比起修復器物更重要的,是修復人心。如果器物對物主有情感上的意義,價值就無法估量。”

在鄧彬看來,每一道殘缺,都藏著一段往事;每一件器物,都寄託著一份深深的感情。

“有的朋友突然就把東西寄來了。我想他們的心理大概和求醫一樣,希望有醫生能收下,否則就等於給它判了死刑,所以我都盡力去修復。”

修復器物,其實是修復人與物之間的感情,補回人對物的那份“惜物之心”。

從自學金繕至今,鄧彬成功修復了2000多件器物。而給他印象最深的,卻是一隻普通的超市售賣的碗,底部印有“微波爐專用”的字樣。

這隻碗價值不過二三十元,可是物主卻花了幾十倍的價錢來修復,當時鄧彬非常好奇。

後來碗的主人告訴鄧彬,她從小父母離異,跟著爸爸長大。有一次生病,媽媽知道了不遠千里趕過來照顧她,這隻碗便是媽媽當時買的。媽媽回去後,她不小心把碗摔了,非常痛心,希望鄧彬能將它修復。

修復要好幾個月,期間媽媽與繼父感情破裂,巧的是,碗修好的當口,媽媽跟繼父和好了。她覺得這個碗太有意義了,給人破鏡重圓的驚喜。

常懷感恩之情,常懷惜物之心,縱使人生無常,世界也會對你溫柔以待。

一直有人希望鄧彬把殘缺的部位藝術化處理,做成花、荷葉、蝴蝶等形狀,鄧彬統統是拒絕的。

“金繕的初衷是正視殘缺,坦然面對不完美。任何改變殘缺本來面目的做法都是生了嫌棄心,金繕就從'尊重'變為'粉飾',背離了金繕的初衷,這是我不願意做的。”

鄧彬修復後的器物,殘缺的傷痕清晰可見,宛如書法般的線條帶著濃濃的中國韻味,或如驚鴻翩然遊於九天之上,或如閃電嘯然劃破沉沉暗夜,或如空山中溪水涓涓而流,或如秋風裡落葉蕭蕭而下......

如此靈動的線條,是鄧彬面對殘缺所盡的最大的善意。那如何把握線條的輕重緩急、頓挫方圓呢?鄧彬說來源於古人的智慧。

這個時代有那麼多人在堅持自己所堅持的事,可他們在做的事,也許99%的人,都沒有去注意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