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七十七章 鋦瓷(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七章 鋦瓷(3) (2 / 3)

將瓷片對起來,先對大的再對小的,先對銳角再對鈍角。使其嚴絲合縫,然後再用線紮緊,讓繩子形成米字型。

3、打孔

打孔是鋦藝中非常關鍵的一步,薄薄的瓷器,只有毫釐之差,鋦透了就算輸。這時候,是考驗鋦藝人用金剛鑽做瓷器活的關鍵階段,需要心如止水,心物合一。

4、上釘

鋦釘製作最能體現手藝人的水平,鋦釘的韌性決定著鋦補器皿的使用壽命。鋦釘分為金釘、銅釘、花釘,鋦釘的大小,得根據器物的大小和破損程度來計算。

5、密縫

用雞蛋清和瓷粉調和補漏,銅釘氧化後膨脹,破碎的裂縫不斷融合,裂痕就會慢慢變小。最後再倒水檢驗。

清朝時期,“鋦瓷”技術開始分化為兩大類,一類叫做“行活”,也叫粗活,純為民間生活用品為主的鋦瓷修復粗活,通常被稱作鋦盆、鋦碗、鋦大缸的錮爐匠,所用的工具金剛鑽、鋦釘都比較大、粗糙、單一、是清一色的鐵釘。

而另一類則是經過藝術加工專為達官、王爺、貴族、八旗子弟們享樂而服務的鋦瓷細活,即“當活”,也叫秀活。

所用的工具金剛鑽小巧精緻,鋦釘完全用民間絕活鍛銅工藝加工而成,美妙絕倫,有花釘、素釘、金釘、銀釘、銅釘、豆釘、米釘、砂釘等等,“秀活”也逐漸成為古董古玩行裡風格特異,藝術魅力獨特的一門絕活技藝。

隨著中國瓷器業的興旺發展延續,鋦瓷這一行當逐漸形成了山東、河南、河北三大門派,山東的金鋼鑽為皮鑽,河南的金鋼鑽為弓鑽,河北的金鋼鑽為砣鑽。

而三大門派的三種金鋼鑽,雖然形狀不同,操作不同,但是打孔鑽頭的材質卻是一樣的,都是鑽石或金鋼石,鋦釘也大致相同,只是釘腳不同而已,鋦瓷的過程也大同小異。

如今他的第一個作品,至今珍藏在身邊,那是曾碎成七瓣的兩個指頭寬的茶杯,大小不一的鋦釘,密實地布在裂縫之上。

那個鋦補完成的茶杯,跟他現在的任何一件作品相比,美感全無,但正是這一個一個的大小不一、密密麻麻的小鋦釘承載著他的夢想,也激勵著他不斷創新和進步。

鋦補的工具簡單來說就是:鑽子、鋦鉗、鑷子、鉤子、釘錘。

黃先生介紹,鋦補的常用工具包括鑽子、鋦鉗、鑷子、鉤子、釘錘等幾樣,而細分的工具可以有上千種。每一次鋦補,工具都要擺放有序,整整齊齊。對於鋦補行當而言,最基礎的要求就是鋦後不漏水。

手法上,首先是找碴對縫,密合處的縫補要求用手指都摸不出來。將碎裂的器物以膠布粘合或繩子“打絆”固定之後,以金剛鑽鑽眼,鑽眼只能打到三分之二,先上鋦釘的左腳,用鉤刀鉤住比劃出右腳位置,剪釘後再上右腳,最後用小錘細心敲牢。

黃先生今天手裡需要修補的是一件碎成三瓣還有缺口的柴窯茶碗。拿到器物,他先審視一番,構思好修補方案以後,便開始剪釘、打孔、鋦釘。

鋦瓷常見的工藝有三類,分別是:鋦釘、包口和鑲嵌。今天的這個器物有個缺口,於是要增加的一個環節就是鑲嵌。

根據缺口的形狀,黃先生鑲嵌了一片荷葉和兩隻青蛙,給深色的瓷碗增添了幾分別樣的意趣。

整個過程裡,黃先生一言不發,手上不緊不慢,行雲流水,工作室異常安靜。

鋦後不漏水是最基礎的要求,而好的鋦補作品一定會耐人尋味,別有另外一種珠聯璧合的美,按黃先生的師父王老邪的講法,就是“縫補生命,修復藝術”。講到這裡,黃先生呷了一口茶,講:學鋦活兒只需要七天,而幹好鋦活需要一輩子。

鋦補手藝靠的是時間累積,“鋦補之精細用心如同撫養幼兒”,黃柏彥如是說這是王老師的深深教誨。鋦得漂亮才叫出活,他們這一行,認為出活如同兒女出行,即將與他們分別,心中多有不捨,但如同兒女要長大。

悠悠歲月,回首望去千年光景,瓷器在人們的實用和陳設過程中帶給人們情感的寄託。“泥沙入手經摶埴,光色便與尋常殊”。

瓷器在屬於文明的歲月裡從一捧淳厚的粘土,經過配料、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煥發別樣生機,泥土自此脫胎於地表,在文化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