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這一時期的桃花塢木版年畫出現了許多宏構鉅作的作品。都是三至四尺,甚至整張紙精印。如《蘇州萬年橋》、《山塘普濟橋中秋夜月圖》、《西湖勝景圖》、《西湖行宮圖》等,幅面高達一米左右,寬度為半米多。
民初時期的桃花塢年畫因先進印刷術的興起,已在城市失去了市場而基本面向農民,與之前“雅”的風格、“洋”的風格不同,是“俗”的農民藝術。並且創作了一些描寫洋場生活的作品,以吸引農民的眼球。
新中國成立以後,桃花塢年畫即獲得了應有的重視,美術工作者和藝人們以滿腔的熱情和責任感投入了桃花塢木版新年畫的創作。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年畫已不再只是過去祈福、喜慶、裝飾的功能,而是將其列為藝術品進行收藏。
無論形式與功能在現代審美觀的重新審視下,都被注入了新鮮的解讀,桃花塢年畫的生命力和獨特的傳統民間藝術魅力,也在此得到了綿延。
時下在蘇州除了一些工藝美術師在傳承這古老技藝,辦學習班弘揚此文化之外,在園區的誠品書店裡有一家以桃花塢年畫為主題的文創店,是弘揚非遺文化的新形式,現在有很多設計師為了保護非遺而作出自己的努力,透過文創新形式傳播和推廣這些文化瑰寶。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古代也叫過年關。每當春節到來之際,上至皇宮貴族,下至民間百姓,都要隆重歡慶。在民間的眾多歡慶方式中,除了放炮竹、點菸花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張貼新年畫,用以祈求新的一年莊稼豐收、生活幸福美滿。
隨著春節的臨近,在蘇州一些商鋪和人家裡,你或許能看到一幅名為《一團和氣》的傳統年畫,這幅蘇州桃花塢年畫的代表作相傳為明成化元年(1465)憲宗朱見深即位後所繪製。
因為象徵吉祥和諧,至今許多蘇州人家中張貼此畫。圖中的喜神頭梳銀錠雙髻寓意著財富,肩披桂花寶蓋寓意著吉祥,頸戴元寶銀鎖寓意著長壽,上穿八仙紅襖寓意著力量,下著鵝黃裹褲寓意著高貴。喜神彎眉笑眼滿臉喜紋,嘴似金元寶,鼻若銀懸膽,身呈團形,豐碩圓滿,盡顯大富大貴之相,其手持卷軸上書“一團和氣”四字。
此圖觀之十分有趣,畫面整體看起來有如一團坐的老人。其內容與蘇州人講話文氣、“金(敬)相鄰,銀(迎)親眷”“和氣生財”的民俗民風密切相關。
年畫是一種古老而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是隨著中國農曆新年風俗的形成而形成的,主要是在農曆新年時張貼在住宅大門和居室內;但這不代表年畫就簡單地侷限於新年用品,它還包括民俗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如婚喪嫁娶等紅白喜事、福祿壽財等吉祥風俗、嬉戲遊藝用品等。
中國最早形式的年畫是“門神”。真正意義上的門神畫,源自於英雄守護門戶驅除邪惡的民俗。在漢代文獻中,已有了關於門神畫的記載。
蔡邕在《獨斷》中說到:“十二月歲竟,常以先臘之夜驅除之也,乃畫荼、壘並懸葦索於門戶,以御兇也。”“荼”即“神荼”,“壘”即“鬱壘”。傳說神荼、鬱壘是兩兄弟,能夠捉鬼。這個神話也許就是門神畫產生的緣由。
由此可知,我國古代的手繪門神像是年畫的最初形式。隨著造紙技術的進步,到唐宋,門神畫已經相當普遍。
由於雕版印刷技術的推廣,到明代,年畫也由以手繪為主逐步轉向版印為主,作為大眾文化消費品流行開來。
人們紛紛將財神、福祿壽三星、關公、八仙等宗教神像請進家裡,進而教化、戲文等新題材也在書肆或年畫作坊中應運而生,並廣為傳播。
正如我國著名學者阿英先生在《中國年畫發展史略》中所說的:“自明代起,隨著木刻版畫的發展,年畫正式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
在廣大人民群眾審美愛好影響下,歷代民間匠師不斷創造,使得年畫這種藝術形式日臻完善,成為“適應慶賀春節的俗尚,豐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群眾美好希望”的一種獨特畫種。它用色豔麗,造型誇張,極具裝飾感。
在年畫的發展過程中,曾有過各種不同的名稱:宋代時,被稱為“紙畫兒”;元代時,稱“消寒圖”;明代時,稱“畫帖”;清初,有“衛畫”“花紙”和“畫張”等名稱。
清道光年間,始有“年畫”一詞;到民國時期,該詞被廣泛使用。
隨著歷史的發展和不同地區民俗習慣的不同,各地年畫的發展形成了各自獨特的藝術特色。其中,四川綿竹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被譽為“中國年畫四大家”。
蘇州的桃花塢曾是江南民間年畫生產的薈萃之地,發展最早,延續時間較長。明末蘇州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有一首歌詠桃花塢的詩歌:“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換酒錢。”
這首詩使得桃花塢聲名鵲起,人們因而習慣將蘇州年畫稱為“桃花塢年畫”。由於蘇州又名“姑蘇”,故蘇州木版年畫又被稱為“姑蘇版”或“蘇州版”。
它是由宋代雕版印刷工藝的繡像圖演變而來,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桃花塢年畫在明代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民間藝術形式,並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
明末清初,蘇州當時的畫鋪約有四五十家,主要集中在楓橋、山塘街、虎丘和閶門內桃花塢至報恩寺塔一帶,年畫出產量達百萬張以上,不但滿足了江蘇本地的需求,還銷往全國各地,同時也隨著商船遠銷到南洋等地。
據現有資料推斷,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的起始年代應不晚於明代。國內現存清初精印年畫《姑蘇閶門圖》是桃花塢木版年畫中的精品,刻印技法已相當完善。
作為聞名中外的江南水鄉,蘇州文風昌幟,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濃郁的吳地民風民俗孕育了獨具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桃花塢年畫。無論是從題材、刻繪,還是色彩上,它都與當地的風土人情結合緊密,反映了人們的美好願望。百镀一下“大時代的夢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