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塢年畫具有圖文並解、題材多樣、故事連續的特質。由於年畫銷售集中在農曆臘月,因此一般都是以表現喜慶祥和的熱鬧景象和祈福避邪等為題材。
桃花塢年畫也不例外,其主要形式有門畫、中堂和屏條等,多以祈福迎祥、驅兇避邪為主,富含深刻的寓意。
在題材上,桃花塢年畫除了和其他地方年畫共有的神像之外,還常常以描述城市生活和市民風俗為主,尤以風景、仕女和文學、戲曲、歷史故事最為典型。
如戲文故事題材,表達了民眾對於英雄的敬仰,對善惡的辨別和對自由的讚美。娃娃美人類年畫多以娃娃、美人為內容,反映的是人們嚮往家庭美滿、多子多福的心理。
桃花塢年畫中的精品之作《姑蘇閶門圖》是清雍正十二年(1734)由當時蘇州著名年畫鋪——寶繪軒刊印的一幅年畫。它以大對屏的形式,左右雙幅合成全景,場面宏大。
年畫採用鳥瞰式構圖向人們展示了當年姑蘇城的繁盛。整幅作品主要描繪近處護城河兩岸和吊橋上下繁華熱鬧的街市,河面上穿梭忙碌的各類船隻和遠處綿延的城牆街道、林立的帆檣,成蔭綠樹中隱約的樓閣以及高聳入雲的報恩寺塔。無
論是街區、船隻,還是畫中300多個人物,每一處都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讓人彷彿身臨其境,置身於當年姑蘇閶門一帶的繁華市井與滾滾紅塵之中。
類似題材的桃花塢木版年畫還有《姑蘇萬年橋圖》,僅從清乾隆五年(1740)到乾隆九年(1744)流傳下來的就有三幅,皆為鳥瞰式構圖,儼然一幅幅生動立體、千姿百態的江南城市日常生活的歷史畫卷。
此外,江南市民所喜愛的戲文故事類年畫題材,大多以多張連續性畫幅來表現,如《楊家將》《西廂記》《孫悟空大鬧天宮》《定軍山》等。
這些圖文並解的作品更接近於當地市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形式。
桃花塢年畫身處吳地,註定離不開吳文化的暈染。在桃花塢年畫中,有不少以蘇州一帶的小橋流水、白牆黛瓦、枕河人家、蘇州園林等為主要內容的作品,充滿了江南水鄉的風俗人情和神韻,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和純樸清新的鄉土氣息。
與北方年畫粗獷豪放、鮮明熱烈的風格不同,桃花塢由於受到明朝金陵、徽州書籍木刻版畫的影響,色彩清秀,風格較為雅緻,年畫的畫面構圖開闊深遠,帶有濃郁的書卷氣和詩情畫意。
據說,當年名列明末蘇州四大才子之首的唐寅不僅在桃花塢年畫的興盛地——桃花塢一帶居住生活,他還親手繪製過年畫畫稿。這雖然只是傳說,無據可考;但多少能夠說明,桃花塢年畫在藝術形式上受到江南士人文化的影響與薰陶。
與其他地方的年畫相比,桃花塢年畫更為精細雅緻、溫婉細膩,它與蘇州的古典園林、崑曲以及蘇繡、蘇雕、蘇扇、蘇箋等一樣,處處體現出江南水鄉細緻、精到、雅趣的風格。
在傳統民間年畫中,蘇州桃花塢年畫的色彩是最淡的,其風格冷峻內秀。可以說,蘇州桃花塢年畫是俗文化中雅的代表。桃花塢年畫的色彩以桃紅、大紅、黃、綠、紫、淡墨為基本色,熱鬧喜氣中透著樸實清雅之美。
特別是清末民初開始,桃花塢年畫在戲文故事題材上使用紫色,並逐漸將紫色擴充套件到其他題材,為自身打上了更為鮮明的藝術印記。
桃花塢年畫主要是用色版來套印,一版一色,最細膩的年畫甚至需要使用幾十塊不同顏色的色版來印製,它更強呼叫版來作畫,更突出的是版味,而不是像楊柳青年畫那樣,在用版印製之後還需要有繪和裱的環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樣也會孕育一方文化。蘇州傳統文化中具有士人文化的顯著特徵,歷來以精細雅緻的風格而獨樹一幟,這種文化影響註定了桃花塢年畫在構圖上追求豐滿而均衡的藝術風格。
從前述的《姑蘇閶門圖》中,我們不難看出,整個畫面的構圖豐滿但並沒有讓人感覺擁堵。作者在遠近虛實的變化中尋求均衡的效果,但依然能生動地表現閶門一帶的繁盛,令人絲毫不覺得刻板。
縱觀整個畫面,我們會覺得它與國畫似乎有著相似之處,又有著明顯的差異。
桃花塢年畫非常注重的“美”,不單單表現在畫功的精美上,還表現線上條的流暢處理上,以及構圖的細膩程度上。
以桃花塢年畫中知名度頗高的《美人插花圖》為例,美人的一顧一盼,一嬌一嗔,都被細緻入微地刻畫出來,令人動容。
桃花塢年畫以木板雕刻,在板材的選用上甚為講究。為了防備板材變形、開裂,一般會選擇質地堅硬、木紋細密、光潔無節疤且不易裂開的板材,梨木常會被用作刻版材料。
一幅上乘的桃花塢年畫線上版刻制上,不但講求線條流暢,經久耐用;而且特別強調能富有版味,再現原稿的風貌。
總體來說,桃花塢年畫有極富裝飾性的美感和浪漫主義色彩,它以鮮明突出的主題、明快簡潔的線條、生動質樸的形象以及細膩的構圖和細節表現,完美地展現了江南水鄉的秀美,把觀者帶進令人陶醉的煙雨江南。
當年,桃花塢年畫的銷售地區除江、浙、皖外,還遠及贛、鄂、魯、豫和東北廣大地區。清代,每到農曆九月,蘇州的桃花塢及山塘一帶便熱鬧起來,人們挑擔推車,遠道而來,多以米、花生、瓜子和油等換取年畫。
當地年畫的銷售一般分為畫鋪兼營、攤販推銷和肩販兜售三種。值得一提的是肩販,他們把年畫背在身上,走村串鎮,每到一地,油紙一鋪,年畫一攤,邊賣邊唱,吸引買主。
這些唱詞來源各有不同,或祖傳,或創新;唱腔也不盡相同,有的類似山歌小調,有的介於山歌與順口溜之間,唱詞通俗詼諧,趣味盎然。
明末清初以來,桃花塢年畫一直影響著上海、揚州、南通、南京等地的年畫藝術和市場。
上述地區紛紛效法蘇州生產年畫,其中許多畫商將其畫稿委託桃花塢畫鋪代為刻印;有的則在桃花塢年畫圖樣的基礎上翻刻和印刷,其風格與桃花塢年畫大同小異;還有的則學了桃花塢年畫的刻印技術、工具、色料後,在當地自立門戶……這些地方的年畫藝術雖融匯有當地特點,開創了新的風格,但畢竟源出桃花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