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七十一章 建水陶器(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一章 建水陶器(2) (1 / 2)

中國有句俗話說,“富不過三代”,興許此話也適用於今天逐漸衰落的建水紫陶業。是前任已把建水紫陶做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還是後人太多沉溺於前人的成就和輝煌之上,以致是去了自己再創造、再發揮的能力?

時至今日,建水紫陶正逐漸從曾經的輝煌走向衰落。雖然現在改用煤氣、電氣來燒製紫陶,生產效率比起以前大大提高,產品數量也增加了許多,但從工藝的精湛程度來說卻大不如前。

以前的建水紫陶無論畫工或書法,都是揮灑自如、渾然天成,而現在的不免顯得有些拘謹呆板,模仿成分太多。另外,很多品種都是以前創燒的,現在很少再有什麼新品種出來,更多的還是對原有品種的繼續生產和製作。

以前名家輩出,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今卻只有寥寥紀委紫陶一人被世人所知,多數製陶人都只是停留在匠人的水平線上。不過,仍有部分當地仁人志士重新開始鑽研古陶製技法,併力求創新。應該說,建水紫陶的春天還在醞釀中。

相較瓷器如玉細密、手感細滑的質地,建水陶器更為質樸、接地氣。

建水製陶歷史悠久,建水製陶種類繁多,各個時代,各類陶瓷製品有著不同的工藝特點“宋代青瓷,元代青花,明代粗陶,清代細陶”。建水陶從製作工藝上大致分為以下幾大類:建水粗陶,建水青花,建水白陶,建水紫陶。

建水粗陶陶土沙質感明顯,坯體整體偏輕,一般多用於做花器,酒器,泡菜壇等,用料為目數6080左右的泥土製成,因密度大,土質粗,所以需要施釉,否則會出現滲水的現象,因成型比較容易,成本低,燒製時成品率高,整體實用性強沒有多大的藝術價值。

建水青花始於元明時期,陶器圖案裝飾紋樣具有鮮明的建水地方民族文化特色。

一是器物一般均為砂底,部分有時會有流釉漏底現象,胎內呈現灰黃色,胎中含鐵量約為3%左右;二是除大罐為淺底寬圈足或平底外,一般器物均有圈足和臥足,胎體較厚,造型古樸莊重;三是釉中含石灰量最高,燒成後收縮比例很大,開裂的情況十分常見,由於含鐵量在3%左右,鈉和鉀的含量很低,所有釉顯得不是很清亮,不是呈現青綠,就是有點泛黃;四是在鑽土礦料中,錳和鐵的比例較高,因而燒成的青花呈現鐵灰色。

建水白陶是由建水當地白泥和青土兩種泥料配比而成。最初白泥很少用來製作器具,一般用作陶土配料、顏料,其胎質純淨、潔白而細膩,再加上延續了建水陶的獨特刻填工藝及磨光工藝,經1200度高溫燒成,成品成色有象牙黃、菸灰黃、還有青黃間的。白陶填出的畫面效果清馨素雅、色調古樸、文人氣息濃郁,具有很高的藝術性。

建水紫陶一般指的是建水細陶(泥料由建水當地特有的五花土、黃土、紫土、白土、青土五種陶土按不同配比製作而成,成品泥一般在200300目左右),是目前建水最為常見的陶類,也是建水陶的代表,被列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

建水陶泥料安全保真,含鐵量高,泥料質地細膩,成形率底,成器後硬度高,強度大,表面富有金屬質感,叩擊有金石之聲。

建水陶柴燒從目前從泥料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建水紫陶柴燒、建水白陶柴燒、建水土陶(粗陶)柴燒、建水其它柴燒。

建水紫陶柴燒可以分為裝飾性柴燒(書畫裝飾、根藝、浮雕等坯體帶有裝飾性的柴燒)及坯體無裝飾的素器柴燒。

建水紫陶柴燒溫度燒結點在1160攝氏度左右,建水紫陶柴燒泥料含鐵量高達百分之十五左右,泥胎成紫紅色,高含鐵量的陶土在高溫燒製的過程中,不同的燒製氣氛它的釉色、肌理變化更豐富。

建水白陶柴燒溫度燒結點為1250攝氏度左右,建水白陶柴燒泥料含鐵量在百分之三左右,泥胎成白色,在高溫燒製的過程中釉色呈青白色,還原氣氛中呈灰褐、米黃色。

建水粗陶柴燒溫度燒結點為1280攝氏度左右,主要依託大型龍窯進行燒製,以釉燒、日用陶器為主。

建水其它柴燒是指在建水五色泥料的基礎上新增其他的地區的陶土(如新增:瓷土、高嶺土等),提高建水陶土的耐溫度和可塑度,一般燒結溫度在1300以上,已經瓷化。釉色一般呈金黃色,坯體呈瓷白色。

建水陶從燒製工藝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龍窯柴燒、現代柴燒、汽窯燒製、電窯燒製。

龍窯柴窯一般依山而建,整體窯口體積、容積比較龐大,一次燒窯前的備貨時間大約在3個月左右,龍窯窯倉一次滿窯能裝下大大小小上千件的坯體,一般以燒製土陶、花器、酒罐、泡茶壇等使用器具為主。

現代柴窯可以根據自身產地的大小設計建設,常見的有馬蹄窯、梯形窯、無煙窯、饅頭窯等窯形,窯體體積一般在兩個立方左右。

一次滿窯備貨時間大約在40天左右,窯體貨倉一般能容納上百件大小不一的坯體,主要以燒茶葉罐、壺、杯、花瓶等茶器為主。

汽窯是目前最常見、實用的窯口,燒製穩定性強,建窯成本相對比較低。汽窯主要是以方形窯為主,體積大小不一(有半個立方、一個立方、兩個立方等,可根據自身需要調整窯體大小),汽窯的運用範圍比較廣。

電窯燒製常見的電窯一般體積比較小(0.4立方到1個立方之間),容易搬運,燒製穩定而成本低。由於電窯體積小,一般用來燒製杯、壺、小花器等小物件為主。電窯基本是全封閉的沒有氣門,燒製過程中不能做更多的還原動作,所有燒製的氛圍比較單一。

不同的窯口,不同的窯體結構,所用的燒製燃料不同,燒製的氛圍不同,燒製出來的陶製品也是各有千秋。

在距離建水縣城北1.5公里的碗窯村,有著十多條蜿蜒于山坡、似蛟龍入海般神秘的建築群。這就是自宋代沿用至今的建水燒陶龍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