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六十九章 汝瓷(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九章 汝瓷(3) (1 / 3)

汝州是汝瓷的故鄉,汝瓷造型古樸大方,其釉如“雨過天晴雲**”,“千峰碧波翠色來”,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

汝瓷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之美妙,溫潤古樸。

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稱。北宋時汝瓷器表常刻“奉華”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榮記。

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1952年,***總理指示“發展祖國文化遺產、恢復汝窯生產”。

經過上百次實驗和研究,1958年汝瓷之鄉汝州汝瓷一廠專家們第一批燒製出第一批豆綠釉仿汝器物,1983年8月汝窯天藍釉經過汝瓷廠專家試燒成功並得到陶瓷專家的鑑定,均達到和超過宋代汝窯水平。

從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張名片。汝瓷的典型特色是:“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

北宋時間,北方燒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時屬直隸州即現今的汝州市),當時(公元1102—1127年)汝州轄管郟縣、龍興縣(現今寶豐縣)、魯山縣、汝陽縣(伊陽)、葉縣、襄縣等地(據《中國美術史》記載)。

汝州四方燒造青瓷器的古窯遺址很多,形成“汝河兩岸百里景觀,處處爐火連天”的繁榮景象。南北兩大瓷區;北區從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區張公巷、文廟,大峪鄉的東溝、陳家莊至黃窯到臨汝鎮的坡池;

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嚴和店起沿東南方向延伸至羅圈、桃木溝和清涼寺、梁窪,直至段店,方圓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窯爐。

鼎盛時窯爐達到了300多處,影響擴及到內鄉、宜陽、新安及黃河以北等地,是汝窯生產歷史上的昌盛時期。

汝州東北方燒造的是稍有花紋裝飾的青瓷,釉色極潤澤而帶蔥綠是早期的產品;南方燒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裝飾,隱隱浮現在透明的艾綠釉之下。

原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長馮先銘說:“汝窯釉色最難仿,比定、鈞、耀等窯難度更大,不易仿製,因此傳世製品根本無亂真之作。”

正如清道光年間,督學孫灝詩云:“青瓷上選無雕飾,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貢紹興年,瓶盞爐球動顏色。官哥配汝非汝儔,聲價當時壓定州。皿蟲為盅物之蠹,人巧久絕天難留。

金盤玉碗世稱寶,翻從泥土求精好。窯空煙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詩人對汝瓷作了高度評價,但也表達了他對汝瓷失傳的感慨之情。

就陶瓷設計與製作來說,越簡單越難。如何用最簡單的造型,既充分展現其實用功能,還要有豐富的內涵,是自古至今陶瓷設計製作的難題,就汝瓷經典器型《梅瓶》、《玉壺春瓶》來說,自宋朝以來,歷史名窯均為這兩個造型,但變來變去,除高矮胖瘦有所區別,具有時代特徵及地域特徵外,並無太大變化,可見其創新之難。

汝瓷之簡是一種化境。中國書畫的最高境界,在於留白,中國詩詞的最高境界在於充分的意境與想象空間。汝瓷的單色釉既是一種優勢,更是一種挑戰,優勢在於其色調之簡,挑戰在於單色表現之難。

汝瓷作品之美在於一種直逼內心深處的共鳴,但又似乎不好找出其恰當的表達語言和方式。有人說,汝瓷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欣賞習慣,確立了藝術陶瓷美學的典範。

也有人說,一個家庭存藏有粉彩、鬥彩等花花綠綠的瓷器,說明這個家庭愛瓷。而家裡藏有汝瓷,說明這個家庭懂瓷。姑且不說這種論斷的對錯,但這足可說明,汝瓷所傳達給人的不是表面的美,而是內涵豐富內在的美。

作為一個汝瓷藝人,沒有天性的靈感,很深的藝術造詣,沒有數十年的堅持,沒有出神入化的歷練,是不能達到汝瓷之簡之美的化境的。

汝瓷之簡是一種生活的智慧,生活是一種深刻與智慧,卻也融於簡單平和的生活之中,汝瓷給人的印象一定是專注於心智生活、精神生活,看淡物慾,善於獨處,品味孤獨,把真善美與人生之平淡生活融為一體,波瀾不驚,而又驚世駭俗。

汝窯窯址位於河南省汝州。汝瓷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

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妙,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擎,明亮而不刺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