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五十九章 景泰藍(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九章 景泰藍(3) (1 / 2)

景泰藍作為一種美術工藝品,其製法即於銅器表面上以各色琺琅質塗成花紋,花紋的四周嵌以銅絲或金銀絲,再用高火度燒即成。

剛從火中取出的景泰藍顏色基本呈黑色,待其冷卻後才顯現出五彩繽紛的樣貌。這項工藝始於明代景泰,而且初創時只有藍色,所以叫景泰藍。雖然各色具備,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

因為景泰藍已變為一種工藝的名稱,而不是顏色的名稱,據說景泰為宣德之子,宣德重視銅器以及鑄冶銅質,景泰在幼年期間耳濡目染,認識極詳,且嗜之極深,只是對於鑄煉方面,宣德已到達絕頂,沒有能力再求突破,就在顏色方面另別闢蹊徑,以圖出奇制勝。

終於有景泰藍的創制。到清朝乾隆時期,又開始燒製,且品類多,成績好,雖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時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正以後出品物絕不遜色。

現今雖有康雍的器物出現,然而細細考究竟與乾隆所制器物沒有什麼不同,實際上是乾隆所制,刻康雍年款,卻不是康雍製作的。

大體上說,明代的胎的銅質較好,多為紫銅胎,體略顯厚重,故造型仿古的多,主要仿青銅所用的彩釉均為天然礦物質料,色彩深沉而逼真,紅像寶石紅,綠像松石綠。此時的絲掐得較粗,鍍金部分金水厚。彩釉上大多有砂眼。

款有“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底款、邊款均有。

清代的景泰藍工藝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絲細,彩釉也比明代要鮮豔,並且無砂眼,花紋圖案繁複多樣,但不及明代的文飾生動,鍍金部分金水較薄,但金色很漂亮。

民國時期景泰藍總體水平不及前代,胎體薄,色彩鮮豔有浮感,做工較粗。這時只有“老天利”,“德興成”,製作的景泰藍工細,質量好。

造型多仿古銅器,或仿乾隆時的精品款,已都是刻款了。景泰藍的陳設品多,不做實用品。

隨著的景泰藍工藝大有提高,造型多樣,紋飾品種繁多,價格上也讓人比較容易接受,因此,已成為我們與國際友人和親朋好友互相往來的最佳禮品了。

但當代人對景泰藍工藝畫的認識還停留在書本,真正欣賞過景泰藍作品的為數不多。

景泰藍以紫銅作坯,以細薄的金線或銅絲掐成各種花紋,中充琺琅釉,造型端莊厚重,色彩對比鮮明,色釉宛如寶石般的晶瑩深沉。富麗堂皇的外表,彰顯出景泰藍大氣祥和、富貴典雅的氣質,因而深受皇家貴族的喜愛。

尤其到清朝時期,景泰藍的製作達到了頂峰。康熙初年,清廷在武英殿附設的造辦處中專設“琺琅作”,用以製造宮廷專用器皿。這時的製品不僅繼承了明代景泰藍豪華、古典、雅緻的民族風格,而且鍍金技術更為發展,器物表面多飾以珍貴寶石,鍍金厚重光亮、寶石燦爛奪目,二者相得益彰,充分展示了皇家的富貴氣派和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

作為一種宮廷藝術,景泰藍是明清宮中高貴的裝飾藝術品,是皇室權力與地位的象徵。再加上製作工藝十分複雜,既運用了青銅工藝,又吸收了瓷器工藝,同時大量引進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是集冶金、鑄造、繪畫、窯業、雕、鏨、錘等多種工藝為一體的複合性工藝過程,堪稱集中國傳統工藝之大成,因而自古便有“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之說。

景泰藍誕生於皇宮,是皇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皇宮大殿的主要陳設,亦是鎮殿之寶。紫禁城金鑾寶殿,或者是國子監辟雍宮、頤和園排雲殿……在這些帝王尊屬的殿堂,景泰藍的寶石般光的芒總是令人讚歎。

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飯,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藍,底下全部用瓷器...可見景泰藍中國歷史中扮演著怎樣的地位,她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舊時的景泰藍藝術品專供皇宮貴族享用、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

與玉器有宮廷製作和民間製作,瓷器有官窯和民窯不同,景泰藍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沒有走出過皇宮,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傳承了600多年,具有純正皇室血統的帝王級奢侈品。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