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五十八章 宮毯(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八章 宮毯(1) (1 / 3)

藍桉在劉夢詩的家裡,看到一塊古色古香的宮毯。

宮毯是“燕京八絕”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技藝,因為大部分時候它都被墊在器物、鞋履之下;但它又是讓人感到驚豔的技藝,因為它自身所蘊含的工藝智慧、設計之美乃至歷史資訊,令人歎為觀止。

北京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南北一條中軸線,四方對稱佈局嚴,外城內城加皇城,城城圍著紫禁城。大部分人一聽這個順口溜,就會猜答案是故宮,沒錯。不過在北京地毯行業,它形容的是“宮毯”。

顧名思義,宮毯,是皇宮用的地毯。用料工藝皆為上上品,在清代被大量使用,宮廷造辦處將它送上了藝術的巔峰,因此又被稱為“官坊毯”。

宮毯,是富有北京地域特色和宮廷特色的手工藝製品,起源於寧夏,因其織結堅牢,毯面柔軟,深得皇家權貴的青睞,自元代起,就成為皇宮的御用品,宮毯也就由此得名。

編織地毯在我國已有兩幹多年的歷史,早在元代時,元大都就已有專為皇宮編織地毯的作坊,到明清時期,則已大為發展。清雍正元年在北京織染局裡有9名毯匠專門為皇帝編織地毯,咸豐年間,大批西藏織毯工匠進京,手工地毯在北京更加興盛繁榮。

北京手工織毯製作工藝考究,圖案豐富多彩,因為過去曾是皇宮專用的御用品,所以又叫宮毯。北京織毯有地毯、壁毯、臥毯等多個品種,原材料以羊毛、絲線為主,織結堅牢,毯面柔軟。

北京宮毯則以傳統圖案著稱,融中國繪畫、刺繡、織錦、建築裝飾藝術於一體,有京式、古紋式、民族式、錦紋式、花鳥式等等,圖案講究紋樣對稱,給人以四平八穩之感,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文化氣息。

宮廷藝術掛毯也將中國畫與西洋畫融為一體,創作出中西合璧的韻味。其以工藝精細、樣式美觀、圖案多彩、色調素雅而馳名世界,被西方人稱為“東方藝術的代表”。

宮毯的製作分為設計、編織、片剪和整理四大工序。工藝師設計出織毯的花紋圖樣後,還要將它按照織毯的尺寸放大,並用不同符號標識出不同顏色的毛線。然後按照圖樣以經線、緯線交叉的方法將一根根毛線編織成片。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精美的織毯就一點一點地成型了。

在北京一地,元大都就已有專為皇宮編織地毯的作坊。至明清,宮毯的使用更為廣泛。雍正年間,北京織染局有九名毯匠專門為皇宮編織地毯。乾隆更是連哪座宮殿鋪什麼地毯、如何配陳設都曾下旨過問過多次。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十一月十五日,乾隆帝下旨,“將串枝花毯在乾清宮東暖閣鋪設,紅萬字花毯在西暖閣鋪設,其毯子面寬富裕處裁去,進深不足處接補,著造辦處大人們傳工部匠人前來照樣接補,四面並門口處要花邊,得時沿邊吊裡”。

在漫長的歲月、一代代帝王偏好喜惡的不斷改易裡,來自寧夏、新疆、西藏等地帶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花樣紋飾,遇上了中原各地的文化元素,再經由“如意館”(如意館是由康熙皇帝設立,主要研究和陳列西方的科技成果,建成後以繪畫供奉於皇室的一個服務性機構。)秉承的宮廷美術風格統整融合,最終形成了北京宮毯獨有的構圖方式——格律體。

宮毯中的“格律體”構圖,講究中心夔龍、角雲抱角、外圍以大邊小邊為邊飾,呈現出環抱、對稱和中心的規整韻律感。

這種圖案構圖嚴謹,配色多用宮廷之黃、富麗之紅、高雅之藍,點綴以豐富多彩的花卉紋樣,使得每一幅毯面或華麗或典雅,不失莊重之感。

宮廷圖案鹼韭凹凸立體,即使簡單的圖樣,經過巧手編織,也極富層次感。

《北平市工商業概況》記載,“光緒二十六年,德商魯德洋行購樣毯二張,運往德京,彼都人士始知我國地毯原料細軟,花樣新奇,並且顏色可以歷久不變,遂爭向該行訂購。

“嗣後美人亦知此種出品極為精良,於聖路易萬國博覽會,我國地毯與賽,得一等獎章。於是地毯輸出外洋,數量盛時可達二百萬之巨。宣末民初,殆始為全盛時代。”

清末至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控制力日趨衰微直至消亡,僅限“皇宮御用”的宮毯成為文物。而傳承自宮廷文化、宮廷審美的宮毯織造技藝,卻在民間存續下來。

這塊京式圖案地毯紋樣對稱,以雙線、如意、竹、梅等傳統吉祥圖案圍繞“壽”字,給人四平八穩之感,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文化氣息。並採用中國傳統青花色進行調配,素雅美觀,令人流連。

對今時今日的人們來說,若想要領略北京宮毯全盛期的藝術風貌,故宮必定是不容錯過的“寶山”。

&nicfrances來到北京造訪,想觀摩照片中的十七張皇宮地毯,而故宮給他的答覆是:不止這“十七”件,而是七十多件!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