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五十五章 古扇(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五章 古扇(3)

沐浴著和煦的春風,順著蘇州五愛巷走,伴著些許的穿越感,來到李晶的團扇工作室——嗜閒居。嗜閒居的位置是極好的,以蘇州名園“藝圃”為鄰,昔日織造局為友。“選擇蘇州,一則這裡工藝齊全,團扇需要許多手藝人共同製作,這裡可以找到各種師傅;一則蘇州非常宜居,經濟發達、文化氛圍好、城市規劃得很好。”

“嗜閒居”典出於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餘嗜閒,雅好古,稽古之學,唐虞之訓;好古敏求,宣尼之教也。”閒是李晶的嗜好,亦是其設計的團扇之靈魂。團扇乃閒人把玩之閒物,屬手工藝品,首要追求美,實用次之。

制扇人李晶,八五後,設計師,手藝人。因為喜愛團扇,市面上又買不到自己滿意的,他便開始自己做。

那麼,團扇為何物?或許很多人會認為團扇是女子使用的,其實不然。團扇又稱宮扇、紈扇,起源於中國,最早出現在商代,當時稱為“障扇”,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亦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

西漢以後,扇子開始用來取涼。東漢時,羽扇改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以便點綴繡畫。後來,團扇成為文人的寵兒,藝術表達的載體,男女皆用。

李晶為何會如此著迷於團扇呢?團扇有很深的傳統文化內涵,我們可以在古人的畫中看到士大夫、仕女執扇,宋畫小品中許多都是團扇扇面,精美絕倫。

團扇“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工藝的集大成者,絲織品工藝、傢俱工藝在它身上都有用武之地,給予了它很大的可能性和變化空間。

團扇通常由扇骨、扇柄、扇面、流蘇和其他配飾組成,每一部分的材質、工藝都迥然不同。

扇柄主要使用的材質為:竹、木、牙、角。最受歡迎的自然是竹。竹品類繁多,通常選用名貴的湘妃竹、梅鹿竹、鳳眼竹以及自古文人就定其格為雅的紫竹、玉竹。選材時,考量的不僅是材料自身的價值,還有其文化內涵。

精心挑選竹材後,採用整竹烘烤工藝,將竹烘成各種形態:圓形、腰圓形、海棠形、梅花形、菱花形、菊花形、八角形、秋梨形、芭蕉形、梧葉形、十六稜形。

木多選用較為珍貴的紅酸枝、紫檀、黃花梨。而象牙、虯角,現代會比較少,一般會用一些收來的老物件重新設計製作。由於材質豐富,涉及到的工藝自然也就更多了,比如大漆、雕、刻、烙花、鑲嵌。

扇面以絲織品為主,包括緙絲、刺繡、絹面、綾、羅、綢、紗、宋錦。雖然都屬於絲織品,但差別非常之大,各有各的特質。

李晶在絲織品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所謂實踐出真知,最初他拿設計稿找師傅製作,做出來的成品,有時非常醜。於是他一邊與師傅交流,一邊自己認真總結反思問題出在哪裡。

有時候,出來的效果不錯,但成本又太高,就再學習再研究。他戲說為此交了不少的學費,然而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時至今日,他對各絲織工藝已是然於胸,師傅們忽悠不了他,而且因為他懂,他給師傅們提的建議,大家都會很聽得進去。設計師對生產工藝的瞭解是很有必要的,這不但有助於自己做設計,而且可以讓自己更好地與師傅溝通,讓設計快速且完美地落地。

除了研習手工藝,他還收了許多老繡片。一則是養眼睛,提高審美。“看這幅刺繡,一眼就能知道是民間的,顏色很豔麗,大紅大綠的,但配在一起還挺好看的。做這件作品的,可能是位農家小姑娘,沒讀過書,不識字,也不懂美學。但那時人的審美,是母輩口傳心授的,有傳承、也有環境在,製作的過程中,大家會互相討論,如何做才是比較美的,所以出來的東西看著還挺有味道的。”李晶拿起一幅刺繡如是說。

二來可以透過老繡片研究過去人的表現手法,他說:“同樣是蝴蝶,刺繡的表現手法和畫就會不一樣,因為有些效果它是表達不出來的。所以在顏色、形態方面都要調整。不同的刺繡,表現手法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勾勒外形,有的是繡塊面顏色,有的是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