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琴”的第一道工序是選材。中國唐代斫琴世家雷氏家族曾把“斫琴”經驗總結概括為:“選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
歷代人制作古琴首重良材選擇。琴材以幾百年或上千年的老房梁為最佳,面板應使用紋理順直、寬度均勻、硬度適中、無疤節和蟲蛀等缺陷的梧桐或杉木製作,以質地堅硬的梓木等木材為底板。
亦有用與面板同樣的木材這種琴稱為“純陽材”,具體要根據琴材的震動來合理搭配!製作一張好琴最重要的還是斫琴師的經驗和技術水平,起決定因素的是槽腹結構和漆胎的處理,否則用再好的木料也做不出音色好的琴。
而正音的發出,離不開良材、美斫、妙指、正心。良材和美斫,說的便是古琴的製作了。自古迄今,古琴製作一直延用古法,這套方法非常複雜,要經過選材、造型、槽腹、合琴、灰胎、研磨、擦光、定徽、安足、上弦、調整音色等數道工序。
“美斫”中的“斫”,是刀斧劈砍的意思,“斫琴”就是將木材用斧來劈砍,做成琴的面板、底板,因此木胎這一環節便初步定下了古琴的樣式。
木胎完成後,灰胎更是制琴工藝中比較重要的一環,主要功能是為調整音色。其中一個重要的材料是鹿角霜,即梅花鹿、馬鹿的角成熟脫落以後,去掉油性膠質水分,然後磨成粉末與大漆和在一起刮在琴面上,目的是調整音色和抑制琴的振動。只上灰胎、乾燥、打磨的工序便要反覆持續二十多遍,每遍大概一個星期。
“一個‘斫琴師’要身兼多項技能,是木工、漆工、調音師、雕刻師、畫家……”江漢軒說。
在江漢軒的辦公室裡,放著他自己做的第一把古琴。這把琴做了兩年,曾經有好幾個人要高價收去,他都拒絕了。
江漢軒觀察到,很多普通的古琴入門愛好者捨不得選擇價高的古琴,而市面上便宜的古琴又大多粗製濫造。
於是,江漢軒創立了自己的獨立品牌“天韻坊”,專攻兩萬元以下甚至幾千元的高價效比古琴,立志用良心品質,改變“萬元以下無好琴”的亂象。
“天韻坊”的90後員工韓宇,是“天韻坊”創立初期第一批古琴的購買者。他當時因為對工藝有疑慮,跟江漢軒在網上辯論。
韓宇是個愛琴之人,小學時因為看了電視劇《三國演義》裡空城計的一幕——諸葛亮在城樓上焚香彈琴退敵,從此就深深愛上了古琴。
但他對古琴屬於一知半解,所以才有了誤會。不打不相識,韓宇當時辭去青島的工作,來天韻坊邊打工邊研究古琴,這一來就是6年。
江漢軒與來更換琴絃的顧客交流。他把彈琴的人比喻成“貴族”,但強調“貴族“絕對指的不是有錢,而是具備見識與修養。
作為天韻坊的創始人和ceo,江漢軒堅持自己做天貓店客服。“對於樂器這行來說,專業客服太重要了。即使客人不買,我們也要在溝通中把正確的古琴認知傳達給他們。”
2015年,江漢軒透過天貓銷售,結識了一位古琴“琴痴”、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歐美流行樂電臺dj遊朋。
遊朋熱衷古琴歷史錄音收藏與研究。在他看來,古琴雖然拿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稱號,但比起西方音樂,無論是原創、演奏、研究、傳播還是出版都遠遠不及,跟單一的樂器鋼琴比起來,也差很多。
遊朋說,與江漢軒的相識像是伯牙遇子期。“相遇前用各自方式推廣古琴文化,相遇後兩人決定聯手傳承古琴的絕世之音。”
這是有典故的。在春秋時期,有一名琴師叫做俞伯牙,俞伯牙擅長於彈奏琴絃,有次,伯牙來到泰山北面遊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岩石之下,心裡寂寞憂傷,便拿出隨身帶的古琴彈了起來。
剛開始,他彈奏了反映連綿大雨的琴曲;接著,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樂音。恰在此時,樵夫鍾子期上山砍柴,剛好也在附近躲雨,聽到這一曲琴音,樵夫鍾子期忍不住在臨近的一叢野菊後叫道:“好曲!真是好曲!“
俞伯牙聽到讚語,趕緊起身和鍾子期做了個揖,便又繼續彈了起來。伯牙凝神於高山,賦意在曲調之中,鍾子期在一旁聽後頻頻點頭:“好啊,巍巍峨峨,這曲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
伯牙又沉思於流水,隱情在旋律之中,鍾子期聽後,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妙啊,浩浩蕩蕩,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
伯牙每每奏一支琴曲,鍾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他放下了琴,嘆息著說:“好!好!您的聽音、辨向、明義的功夫實在是太高明瞭,您所說的跟我心裡想的真是完全一樣,我的琴聲怎能逃過您的耳朵呢?“
二人於是結為知音,並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可是誰知第二年伯牙來會鍾子期時,得知鍾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於是就摔破了自己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正所謂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彩雲追月得知己。”
【推薦:ㄒㄨㄒ2016&n.ΤxT20⒗сoм)可直接下載】